孩子抑郁自伤是什么原因,家长该如何应对?
面对孩子的自伤行为,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拿刀划自己的手,不疼吗?”“有什么过不去的事,要这么折磨自己?”
孩子抑郁后不仅要面临疾病带来的身心不适,同样也要承受学校、家庭的压力,心理负担大,若学业不佳, 生活不顺会出现沮丧感,自卑心理,长期的情绪积累可能引起自伤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身体组织的一种行为。』当孩子出现自伤行为,往往会有以下心理动机:
01
情绪调节
抑郁的孩子常常被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悲伤、绝望、焦虑等所困扰。自伤行为可能成为他们应对这些难以忍受情绪的一种方式。通过身体上的疼痛来转移或暂时缓解内心的痛苦。
长期的抑郁还会导致情绪的压抑,孩子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和释放这些情绪,就可能通过自伤行为将积压在内心的愤怒、无助等情绪释放出来。
02
自我惩罚
抑郁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评价很低,容易产生强烈的内疚感和自责情绪。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是无用的、失败的,甚至认为自己是家庭或他人的负担。自伤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他们对自己的一种惩罚方式,试图通过伤害自己来减轻内心的愧疚。
03
寻求关注
孩子在抑郁状态下可能感到孤独和被忽视。他们可能觉得没有人真正理解自己的痛苦,也渴望被理解和关心,所以会通过自伤行为来引起他人的关注,希望有人能够看到他们的困境,给予关心和支持。
04
寻找自我控制感
抑郁状态下,青少年往往会觉得自己对生活失去了控制,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和情绪。自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身体和情绪有一定的掌控力。在抑郁症患者中,自伤与自杀意念、自杀企图有很强的关系,自伤促进了对自我施暴和适应疼痛的习惯,反过来增加了自杀的欲望和能力,家长一定要及时干预
面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家长如何干预呢?
一、理解与接纳
当发现孩子有自伤行为时,家长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惊慌失措、愤怒指责或过度悲伤。保持冷静的态度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减少他们的恐惧和抵触情绪。表达关心和理解,真诚地告诉孩子你很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可能正在经历一些痛苦。比如,对孩子说:“宝贝,我知道你现在可能很不好受,我很担心你,也很想了解你到底怎么了。”
二、沟通与倾听
创造安全的沟通环境,选择一个安静、舒适、没有干扰的地方与孩子交谈。确保孩子感到安全和放松,愿意敞开心扉。在倾听时,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打断、不批评、不评判。例如,孩子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家长可以用点头、眼神交流等方式表示在认真倾听。提问引导,用温和的语气提出问题,了解孩子自伤的原因、频率、方式等,但不要过于追问,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比如:“你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行为的呢?是什么让你觉得想要这样做呢?”
三、寻求专业帮助
尽快为孩子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进行评估和治疗。向专业人士详细介绍孩子的情况,包括自伤行为的表现、孩子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等,以便他们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治疗,向孩子解释专业帮助的重要性和好处,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可以说:“这个医生很厉害,很多和你有类似情况的孩子在他们的帮助下都慢慢好起来了。我们一起去试试看,好吗?”
四、加强亲子关系
加强亲子关系,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比如一起看电影、玩游戏、做饭等。同时,要多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总之,面对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家长要保持冷静,理解和接纳孩子,积极沟通,寻求专业帮助,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通过家长和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