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一:依赖性强、没有主见
有一类“直升机式”父母,他们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世界上空。监控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提供保护和帮助,时刻准备着挺身而出。这样的过度包办,本质上就是一种控制,对孩子自身的能力缺乏信心。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安排,让孩子基本不需要思考,也不用做选择做决定,导致孩子缺乏决策能力,没有主见。家长只有满足孩子独立的需求,他才能成长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表现二:缺乏责任感
控制欲强的父母,为孩子包办太多,不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也就意味着把本该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如果孩子缺少独立做事、做选择的机会,就学不会为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遇到事情不敢承担责任,习惯把责任推卸给别人。缺乏责任感,也不利于孩子走向自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只有当孩子拥有一定自由的空间,可以自主选择和执行时,才有机会培养起责任感。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父母应该给孩子适度的自由空间。让他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鼓励他自己做选择,并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
表现三:固执、敏感,情绪管理能力差
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必不可少的心理需求之一就是自主感——感觉自己可以决定一些事情。而生活在家长严格的管控下,孩子的自主权被剥夺,内心非常压抑、积攒了许多愤怒的情绪。随着孩子的成长,对自主权和自由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孩子容易出现叛逆、对抗父母的行为,亲子关系剑拔弩张。为了反抗父母的控制,争取权利,孩子还会形成固执的性格,不论自己是对是错,不愿意妥协,听从别人的建议。他们通常情绪管理能力差,习惯用发脾气、生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好好说话、表达自己的意愿,总是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和允许。
这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当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能被父母倾听、尊重,他才会感觉自己被接纳,自我价值感更高。因此,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多和他沟通;在非原则性的事情上,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即便孩子做出的选择没那么好,他能从中产生思考和收获,积累宝贵的经验。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