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撒谎的孩子,内心都住着悲伤

发布人:李娜 文章来源:转发

1.

撒谎,孩子成长的路标

孩子为什么会撒谎?

为人父母,必然会遇到这个问题,好好一个孩子,突然就学会撒谎了。这不免让我们感到焦虑与恐慌:孩子这么小就撒谎,长大还了得?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撒谎的倾向是一种成长的自然倾向,它是自发的、普遍的,是孩子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

撒谎,是人生道路的一个路标,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体现。

多伦多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教授李康研究孩子撒谎的现象长达20年,他发现:2岁孩子的撒谎率约占30%,3岁孩子撒谎率达到50%;4岁之后,更是极为普通的正常现象。

孩子撒谎,家长不必畏之如虎。但我们有必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撒谎。

2.

畏惧与逃避,是谎言的源头

幼龄的孩子,心智解读能力尚未成熟,对外界也没有建立起清晰的逻辑认知,你觉得他在说谎,他自己还不知道。

可孩子为什么要说呢?

孩子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并不是撒谎,我们可以理解为“睁着眼说瞎话”。因为人类的本能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从爸爸妈妈提问的表情和语气中,孩子隐隐感觉到,眼前的状态是糟糕的,这让他很不安,会本能地去否定眼前的事实,抹去自己的责任,进行自我保护。

那么,假如孩子有意识地在撒谎呢?

纪录片《小孩的神秘生活》中,节目组的老师把孩子们带到一个房间,桌上有香喷喷的饼干,有甜甜的棉花糖,还有一个大大的巧克力喷泉。老师告诉孩子们不要吃,就转身离开了。

馋嘴的孩子们怎么忍得住呢?他们兴奋地品尝了起来,但很快意识到问题:身上的衣服染上巧克力汁,一会儿怎么解释?

“老师肯定会生气的!”一个孩子说,他们商量起对策,就说是昨天弄的好了。等老师来后,孩子们绘声绘色编起故事:昨天一个老师过生日,吃了巧克力蛋糕,因此弄脏了衣服。

哲学家罗素说:“孩子不诚实,大部分是恐惧的结果。”孩子害怕自己说出实话,会受到大人责罚。所以他竖起谎言的“盾牌”,将自己小心地藏在后面。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畏惧父母的权威。如果父母制定了太高的行为准则,而孩子无法达到的时候,他不知道该怎么解决问题,只能用谎言来逃避。

假如父母对孩子做错事的惩罚比较严厉,又或是父母自己也将撒谎当作家常便饭,那么孩子更会选择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

3.

撒谎,是在表达一种渴望

孩子的思维是不成熟的,他分不清现实与虚幻,当他特别希望一件事发生时,会在脑海中想象这个画面,之后也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来描述它,根据自己的需求而编造事实。

电视剧《不完美的她》中,小女孩莲生惨遭妈妈男朋友的虐待,妈妈置之不理,还想遗弃她。可面对别人的询问,莲生把䄂子放下来遮住伤痕,笑着说:“我没事,我妈妈对我可好了。”

莲生无疑在撒谎,但这些谎言,是她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现实中求而不得的关爱在心中的美妙投影。

撒谎,某种程度上是孩子的一种幻想与自我满足,孩子用这种方法在表达自己的渴望,并希望引起大人的重视。

无怪乎有人说,撒谎的孩子,更需要爱。

4.

撒谎的孩子,反而更聪明

对一个孩子来说,想说好一个不被大人戳穿的谎,并没有那么容易。

首先,孩子要控制好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稳定情绪,不能目光躲闪,不能扭扭捏捏。然后,孩子得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去陈述一个并不存在的事实,不能支支吾吾,不能磕磕巴巴。否则轻易露出马脚,容易被瞧出破绽。

说谎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谎言本身,还要关注听者的反应,揣测对方的心理活动,换位思考。

儿童心理学博士专家何洁说:说谎表示孩子对他人有很好的心智解读能力,有了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能力。

由此可见,说谎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有可能让孩子更聪明。

心理学家把谎言分为两种:白谎,即善意的谎言,无伤大雅,相信每一个人都说过。黑谎,则是维护自己利益出发的谎言。

孩子撒黑谎,尤其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不能默许与放纵,而应温和而坚定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让他承担说谎的后果。

谎言能激发智力,却并不能增长智力。一个人的智慧,终归是靠学识与实践支撑的。

巧诈不如诎诚,诚实永远比谎言更有力量。孩子撒谎,我们无需如临大敌,但同样记住守住原则和底线。因为我们更需要培养的,还是诚实守信的孩子。撒谎经不起调查,也承载不了智慧与快乐。父母应给孩子营造诚实的空间,让他的心住在阳光里,活得真实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