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孩子叛逆、违抗怎么办?

发布人:李娜 文章来源:转发

有家长形容养孩子就像闯关,以为孩子长大一点就能松口气,结果发现一关比一关难。

二三岁的时候,开始顶嘴,会一直说“不”,什么都想自己来,一言不合就哭闹。四五岁的时候,不让干什么他偏做,把家里弄的一团糟,不得不跟在屁股后面收拾。上了小学,特别会气人,做事拖拉,又总是找借口找理由。等到了青春期,回到家关上门,不和你沟通,说什么都当成耳旁风。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种种逆反、违抗的行为,很多家长十分头疼,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说什么都不起作用,而且孩子还更加叛逆了。与孩子沟通,家长需要注意,讲道理、劝说往往无效,打骂式的规范行为更是不可取,只有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用孩子的语言和对方沟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一、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么多“叛逆”的表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三个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这个阶段,孩子是无敌破坏王,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孩子开始体验自己掌控身体的感觉,对“我”的能力感到好奇,由于破坏比建设更容易,而孩子能力不够,因此孩子通常是通过破坏来判断自己的能力。如:翻箱倒柜把家里搞得一团糟。我们要注意,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他们不要怎么做。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孩子渴望独立,摆脱父母的控制,另一方面,在生活上情感上又对父母有着依赖。想要急切的向父母证明自己长大了,凡是不管对错都想试试,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如:天气冷,怎么说也不肯加衣服。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期”。处于童年转化为少年的过渡期,身体发育成熟,但是心理还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种挫折感,在矛盾和纠结中成长,情绪不稳定,会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一意孤行。如:批评几句,就威胁父母离家出走。看似叛逆、对抗的行为,不是孩子专门和父母作对,正是孩子在找到自己的力量,属于身心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不过,很多父母缺少应对经验,在面对孩子无理取闹、脾气不好等行为时,也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本能的打压、控制,从而激化孩子的反应,甚至从亲子矛盾直接引发家庭大战。如果家长们懂得正确引导,多数孩子都可以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二、用心理解孩子的感受

首先,不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他们有自己的做事逻辑,很多时候,可能我们觉得自己是了解孩子的,但是是用头脑中的正常孩子来作比较,往往没有看到真正的孩子。复旦大学沈奕斐教授提出一个观察孩子的“透视镜”,就是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根据下面的表格做记录。其中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和情绪的可能原因有三项,就是为了避免我们主管判断而忽略真实情况,比如孩子和我们顶嘴,我们觉得是他叛逆脾气不好,可真实原因是什么呢,这样记录分析能让我们去除偏见,更理解孩子。记录之后如何验证?如果孩子年纪小就可以通过实践来判断,沈老师讲了自己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不喜欢淋雨,尤其是洗头的时候大叫,她推测可能是1、水温太烫,2、不喜欢外婆洗,3、喜欢玩玩具一边洗。但是验证下来这三个推断都不对,她再观察到,会不会是洗头时水进眼睛里不舒服,然后给孩子买了一顶淋浴帽,最终解决了不爱洗澡的难题。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直接沟通,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和他一致,这样尝试之后发现自己就不会再先入为主的去揣测孩子,同时也能看到自己在面对孩子时,产生了怎样的情绪,每一次记录和反思都会让我们更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

三、用正向语言和孩子沟通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无论孩子在什么阶段都可以使用的沟通技巧。1)用正向语言替代“不”语言,在小区里看到一个小孩子在跑,妈妈看着来来往往的车非常担心,“你别跑,别跑”。孩子盯着电视、玩手机,我们说,别总看电视,别玩了。孩子会怎么回应我们呢,当成耳旁风,其实这些句子都是命令式的,都是否定式的,当孩子听到这些的时候,会习惯把这类的不语言单独出来,说“不许跑”的时候接收到的指令是跑,这是一种无效的语言,我们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用“慢慢走路”替代“别跑了”用“休息一下,做点其他事情”替代“别玩手机了”。使用正面语言表达,是很好的沟通方式,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2)正面肯定句,“可以,一......”当孩子告诉你她想要吃零食的时候,你心里想过一阵就吃午饭了,吃了零食会影响正餐,如果你说,不能吃,孩子可能会发脾气。如果你说,可以,我们一起吃完午饭之后,再吃零食。传递了两个信息,孩子可以吃,但是有一个条件,这样不容易让孩子叛逆,也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尊重自己的想法的。其实这个语句可以用于各种场合,职场中想要拒绝时,又让人面子不受损,可以说:没问题,等你准备好了,我们可以这样做。3)“宝贝,可以帮我一个忙吗?”送孩子上学要迟到了,孩子还在磨磨蹭蹭,百般催促、威胁都没有效果,或者你可以这样问孩子,“宝贝,可以帮我一个忙吗?”然后你可以说:“我们还有半小时就要迟到,我想请你五分钟内吃完饭”。表达变成请求合作式,让孩子觉得你们是平等的,而不是用父母的方式命令,会更愿意配合。

四、减少约束,懂得放手

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我们的标准来处处约束他,对他的行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有一位家长曾经说到,每次自己在家工作时,孩子就要踢桌子,每次都怒不可遏,怎么说都屡教不改,后来这位家长明白孩子在和自己进行权利之争,后来她主动放手,对于噪音像没看见一样,孩子觉得没意思自己就不踢了。考虑到孩子这样捣乱可能是为了引起关注,她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后来类似的问题少了很多。我们在乎孩子,难免关注孩子的学业、吃穿、兴趣爱好、交友等方方面面,不过过多的干预和指导很容易让孩子丧失成长和自主性。家长需要放手,放手不是简单的不管孩子,而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选择有效的,有策略的放开。当筛选出哪些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主,养孩子这件事就轻松了很多。

写在最后,教育孩子是一个任务艰巨的过程,等学会处理这个阶段的问题,可能孩子又给我们新的挑战,而且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有些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家孩子,也需要我们用心观察。总而言之,做智慧家长真的很不容易。记得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和信任,相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