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发布人:李娜 文章来源:转发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经常起于学龄前阶段,造成的损害可能会贯穿终身,所以早发现、早干预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其中,正确的诊断和评估,以及正确的干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来自纽约城市大学的 Halperin 等研究者对学龄前儿童(3 至 5 岁的儿童,纳入的研究中受试者平均年龄不超过 6 岁)ADHD 的评估和诊治现状进行了资料的汇总和评价。该综述在 2019 年 9 月发表于 Th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DSM-5 评估学龄前 ADHD 可靠吗?


DSM-IV 和 DSM-5 是临床诊断 ADHD 的常用方式,三项经验性研究对其诊断 ADHD 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三项结果一致认为:注意力缺陷症状的诊断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是所有注意力缺陷相关诊断标准中敏感性最高的,九项注意力缺陷症状中有 5 项敏感性低于 50。


相反的,大部分多动/易冲动症状都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五项平均敏感性不低于 80,且没有低于 50 的项,最低项「面对提问,回答脱口而出」的敏感性为 54。


另外,其中两项研究认为,注意力缺陷相关症状在 3 岁儿童中的临床实践具有一定限制。满足部分症状,但尚不满足诊断标准的学龄前儿童在未来几年内有疾病发展的可能。因此,学龄前 ADHD 在满足诊断标准前就应提高警惕,多动/易冲动是诊断注意力缺陷最优的一条标准。


学龄前 ADHD 的治疗


治疗方式包括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美国儿科学会和欧洲国家卫生与保健研究所都将行为干预作为一线治疗方法,当行为干预无法进行,或者干预无法达到理想状态时,可以采用药物治疗。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使用药物治疗的比例明显低于学龄期儿童(68.6% vs. 18.2%)。非药物疗法主要是父母行为训练(Behavioral parent training,BPT),包括新森林父母教养方案、长期多年父母及孩童训练、亲子互动治疗、3P 亲子正能量教育课程和多元化的介入策略等,其中父母对自我行为的调节、线上线下 BPT 的方式,都是目前主要采用的非药物干预方式。


不少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学龄前 ADHD 的药物干预进行了研究,包括兴奋剂类药物和非兴奋剂类药物的疗效、不同剂量之间疗效的差异、短期治疗、以及 BPT 与药物结合治疗等。结果认为,药物治疗具有减轻症状的效果,但结合疗效和安全性来看,药物干预更适合 BPT 后仍有较大治疗空间的患儿。


总结和讨论


ADHD 是一个复杂的精神疾病,常出现在学龄前,并以注意力分散和多动/易冲动这类功能性的损害为特点。多动/易冲动的大部分症状在 3 岁时就出现了,而注意力分散在学龄前阶段的正常儿童和 ADHD 儿童中较难区分。所以很多儿童 ADHD 直到学龄期甚至青春期才被发现。更早进行神经精神检查有助于 ADHD 的提前预测,鉴于诊断需谨慎,多方法多资料的评估尤为重要。


美国和欧洲的指南都将行为干预作为学龄前 ADHD 的一线治疗手段,父母行为训练以及远程精神病治疗都能对症状有很好的改善。另外,短期治疗无论药物还是非药物干预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长期治疗是目前 ADHD 唯一的选择。由于 ADHD 在不同年龄段异质性较大,未来还需更多研究聚焦于青少年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