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孩和妈妈争吵后跳楼:请一定要陪孩子到7岁
一、
女儿1岁半时,我因为工作上变动被派到外地工作半年,因为不放心保姆,无奈之下,只好把女儿送回到奶奶家。
半年后,我终于结束了外地的工作,满心喜欢地等待回家抱抱女儿。可是当我伸出双手抱女儿时,迎接我的,却是女儿一个扭头的拒绝。
女儿,她已经完全不认识我了。奶奶说:「看看妈妈在哪里?」女儿于是用手指着手机给她看。
眼泪在那一瞬间模糊了我的双眼。
更让我伤心的是,女儿的安全感也受到极大破坏。带她去逛商场,她抱着我的腿一步也不走;带她去玩游乐场,她站在那里吓得哇哇哭;时时刻刻粘在身上不下来……
那时我曾暗暗发誓,再也不让女儿独自面对离开妈妈的恐惧了。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在谈及个体发展时提到:孩子生命的头几年里的情感发展,构成了人类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
记得《妈妈是超人3》中, 5岁半的安迪被问到:「爸爸妈妈平常工作忙不能陪你,你会感到孤单吗?」他回答:「不孤单。我习惯了。」
一个5岁半的孩子真的不需要妈妈了吗?不,当孩子一次次的渴望变成失望之后,那个孩子只是学会了放下心中的渴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席极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孩子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只有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幸福快乐的人,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他会一直都被自卑包围着。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在于挣了多少钱,给孩子买了多少东西,只在于孩子生命初期陪伴的多少。我们陪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个瞬间里,都藏着他的未来。
二、
朋友说,女儿小时候特别粘人,那时总觉得带娃没有自己的时间,所以带着她的时候经常会看手机。开始时,女儿总会抢朋友的手机,但被朋友呵斥过几次后就不抢了。
一天,朋友手机没电了,就顺手放在身边,心想正好陪女儿睡一觉。2岁的女儿却一直把手机往朋友手里塞:「妈妈看,妈妈看。」
那一刻,女儿的行为差点让朋友落泪。
朋友说:「女儿在用这样的方式来讨好我,就像是在说:妈妈你看手机吧,只要你陪在我身边,你做什么都可以。」
朋友不知道什么时候给女儿造成了,玩手机就是在陪伴的错觉。她说,自己陪伴女儿时一点都没有用心,女儿却一点怨言也没有,就这样无私地接纳并原谅了自己。和孩子相比,自己真是太惭愧了。
一位妈妈因为值班,没办法陪在孩子身边。3岁的孩子想妈妈了,就跑去妈妈的单位,只为偷偷看妈妈一眼。
见到妈妈时,不哭不闹,没有央求妈妈回家,而是和妈妈说:「妈妈我不打扰你工作,我亲亲你就走。」
孩子的懂事体贴,让在场的所有人眼眶湿润。
渴望妈妈的爱,是孩子的本能。在孩子还爱我们的年纪,请好好爱他。
金星曾经说过,自己6年没有代表作,但她无所谓,因为那6年是她的孩子0-6岁期间,用什么代表作也换不回的。
小巫说:没有任何一份工作能把人24小时都赔进去,只有重视与不重视,如果把孩子当成重要的工作,再忙都能抽出时间。
谁都不是天生就会做父母,但如果你选择了成为父母,那么请一定对孩子负责。
三、
朋友支教时遇到一个非常喜欢「吃手」的小女孩,她几乎无时无刻都会把食指放在嘴里吮吸。
在教孩子们写字时,朋友发现,小女孩的食指已经严重变形。
从其他老师口中得知。女孩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只有春节时才回来,孩子性格内向,与其他小朋友不太合群,没事时就靠吮吸手指打发时间。她的爷爷奶奶打骂过很多次,但终究无法让女孩戒掉这个毛病。
朋友说,孩子太可怜了,她的父母如果看到这一幕,怎么忍心不把她带在身边?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不亲自带自己的孩子就是渎职。
生活很难,但再难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因为,与孩子和父母分开的恐惧相比,那不算什么。
生活的难就让父母来承担吧,别压在孩子身上。何况,带孩子在身边,你收获的远比付出更多。
一位卖菜的妈妈,因为生活艰苦,不得不带着孩子一起出来卖菜。虽然非常辛苦,但孩子的一个拥抱一次亲吻,总会让她觉得非常幸福和满足。
浙江嘉兴外卖小哥,因为妻子的离开,每天只能带着3岁的女儿送外卖。爸爸很辛苦,一次因为挤不上电梯,他抱着女儿爬了17楼。女儿很辛苦,每天要坐10多个小时的电动车,中午困了也不能好好睡一觉。
可是再苦,也好过父女分开的苦。走过最艰难的日子,相信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有心理学家指出:0~7岁期间,如果孩子和父母(尤其是母亲)有一段显著的分离时间,那么孩子就有所谓的「亲子中断」创伤。这样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现性格内向、情感脆弱、内心封闭、长大后难以跟其他人建立信任的关系,哪怕是亲密的伴侣。
能否跟父母建立亲密的关系,关乎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所以,即使再难,7岁前请一定要陪在孩子身边,关心他,爱护他。因为父母的爱,是孩子对这个世界最初的信任。
黛安·伦曼斯有一首小诗写到: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我会先建立自尊,再决定盖房子。我会多用手指来画图,少用手指来指。我会少教训多沟通。我会少用眼睛看表,多用眼睛看世界。我会跑到更多的原野看更多的星星。……童年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在还来得及陪伴孩子的日子,请一定好好珍惜。
哈佛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说:「十年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愿我们都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