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兵先练心
现在,很多部队的新年度训练在高标准、高难度、高要求中全面开展。由于各部队担负的任务不同,训练的内容不同,原来的基础不同,所以在坚持以《军事训练和考核大纲》为基本规范的前提下,各有各的侧重,各有各的训法。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和追求:练兵先“练心”。
“练心”首先是练胆略士气,这是官兵完成各项战斗任务的前提和基础。从古至今,历代兵家都十分重视士卒的军心士气。古代有人把心称为“心气”,即军心士气。《百战奇略》云:夫将之所以战者,兵也;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意思是说,将军之所以能够打仗,是因为有士兵;士兵之所以能够作战,是因为有信念和士气。戚继光的《练兵实纪》有“练心篇”,他认为“心者内气也,气者外心也”,即军心士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军心是士气的内在根源,而士气是军心的外在表现,并把“激人之心、励士之气”作为提高战斗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古代兵家的这些论述,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那就是,在训练中,要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把课目设难,把情况设险,培育官兵敢打必胜、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练心”要练坚韧的心理素质。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作过形象的比喻: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刀刃。官兵的心理素质与战争胜负息息相关。伊拉克战争期间,伊军士气低落,军心不稳,在美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不战自溃。1976年,法国吉布提一辆载有31名学生的汽车被恐怖分子劫持。临危受命的突击队员耐心匍匐在气温高达50多摄氏度的沙漠地上,等待有利战机。潜伏了9个小时后,突击队员一举将4名恐怖分子击毙,成功解救人质。试想,如果突击队员心理素质不过硬,缺乏必胜信念,解救行动恐怕很难成功。具有良好意志品质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关键,如果心理素质不过硬,就会导致实战中动作走形、发挥不稳定,直接影响战斗力。因此,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刻不容缓。
智能训练也是“练心”的一项重要内容。圆满完成战斗任务不能光靠匹夫之勇,还应当拥有智能谋略,要善于运用有利因素,通过武力震慑、智攻巧打的战术手段,收到减少战斗成本、攻心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佳效果。历史上,靠过人智慧攻城拔寨的例子不胜枚举。公元前204年,韩信以疲劳之师进攻燕国的坚城。他一边休整军队,一边摆好进攻燕国的架势,同时派人到处宣扬汉军的声威。结果,燕军慑于韩信的威势不战而降。因此,我们不能片面追求“环数、秒数、米数”,而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智能训练,研究对手的心理特点,从而抓住他们的弱点和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