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激励法
内蒙古某炮团一连的一位战士小王,89年入伍,自幼丧母,家又有多病的父亲,所以连队干部都很同情他。小王有个“驴“脾气,只要你哄着他、顺着他,什么脏活累活都抢在前。如果不顺着他,他不仅“压床板“而且还能影响一大片。该连的张连长知道小王的脾气,什么事都由着他,只要小王能积极工作怎么都行。90年连队施工,小王闹着要回家看看生病的父亲,张连长想:当前的施工任务紧,放他回去吧人手少,如果不放他回去,他一定闹情绪,影响工作,最后还是放他回去了。为此小王非常感激连长,逢人便说:“连长真够意思。“此后他干劲倍增。可没多久,他又闹情绪了,原因是小王看到自己的老乡有好多都入了党,而自己什么也不是,感到很失面子。支委会研究认为,小王现在还不符合党员发展对象的条件。新上任的指导员与张连长交换了意见,统一了思想,并亲自找小王谈心。小王愤地说:“就是你不让我入党,平时我的工作落在谁的后面了?“指导员冷静地分析支配小王的思想动因后与他进行了心平气和的谈话。指导员在谈话时首先和小王沟通感情。在肯定他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他工作中和思想所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接着指导员根据小王想入党的想法,问他知道不知道入党的手续和入党的条件?小王说:“不知道“。又问他群众的威信如何?小王说:“一般化“。指导员说:“你既不懂得党的基本知识,又没有群众威信,而且入党的动机又不纯,这是不能入党的,即使入了党也是很危险的。“这样就把他占主导地位的错误思想给拉了下来。接着又在端正入伍和入党动机、自我要求、理想信念等方面,与他进行了长时间交谈,逐渐地使小王知识到自己的错误。指导员不仅在思想认识上帮助小王,而且在生活等各方面都关心爱护小王。一次,指导员得知小王的父亲,并号召全连干部为小王的父亲捐款。小王非常感动,诚恳地向指导员保证,今后自己一定要努力工作,改正错误,彻底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一年后,他成了连队得力的骨干,并且被列为连队党员发展对象之一。
以上事例发人深思。指导员和张连长同样都是以情带兵,却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什么?张连长的“情“只为满足小王低层次个人的需要(甚至一些不合理的需要),而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没有对小王进行有说服力的批评和教育,忽视了情感中的“理“的引导,因而小王的个人主义思想没有根除,致使小王一再“闹情绪“。指导员的工作特点是从分析小王的心理活动入手 ,抓住心理需要,情理交融,用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去促进小王产生进步的精神动力。从而把小王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我们把指导员这种思想教育方式称为“精神激励法“。
在调动战士的积极过程中,精神激励是举足轻重的,它具有更持久、更长远的推动力。在具体实施精神激励的过程中,不能以“情“代“理“,用低层次需要,甚至不合理的需要去代替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这样做思想工作的效果只能适得其反。在运用“精神激励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感不滥施,追求高格调。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情才能达理“,心理学历来重视人的情感的世界,认为情感是理解和信任的桥梁,是沟通人与人思想的无形渠道。需要是情感产生的中介和内部动因。人的需要主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需要是人不可缺少的高层次需要。精神需要主要包括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成就的需要、自我发展的需要等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激励,应从满足和培养人们的上述需要着手,从而引导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实践证明,只有对战士尊重、理解、爱护和关心,才能使战士产生与社会和群体相一致的情感,才能使战士感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产生强烈的亲近感。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往往忽视了精神激励,忽视了情感中的“理“的引导,片面地注重人的低层次需要,滥施情感,甚至拿情感做交易,放弃原则,轻视思想工作和政治教育,在效果上只注重表面而忽视了深层次激励目标,只注重眼前而忽视长远。虽然满足了战士的一时需求,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这样不仅不能促动战士长久的积极性,反而在客观上助长了战士的不正当的低层次的需要,从而导致负向的激励效果。张连长所施的情就证明了这一点。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外部条件的改善(如工作条件、金钱地位、安全等)虽可以消除人的不满,但未必能导致人的积极行为。只有从人的内部、工作本身(如工作成就、得到社会承认、个人才能得到发挥等)进行激励才能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指导员在做小王的转化工作时,主要是从小王的内在思想入手,用精神激励手段促使小王痛改前非,并积极地投入工作。所以在实践中,要始终把健康有益、格调高尚、追求高层次精神需要,做为精神激励的主旋律。
2、理解不迁就,有疏又有导。
在军队的群体之中,人们需要相互间的协同与合作。因此,对理解的心理需要极为强烈。如遇到困难,渴望支持;做错事情希望得到谅解。理解可以给人以友善,给人以安慰,给人以鼓舞,促使人心理上平衡。以上事例中,张连长对小王的家庭问题仅仅是同情,对小王本人的思想情况也未摸清,只是一度迁就,有求必应,放任自流,没有进行有效的疏导教育。放小王回家仅仅是为哄着他顺着他,以换取工作的积极性。这样做,只能产生短期的效应,而当个人新的欲望没有满足时,又会旧病复发。所以迁就只会导致他们的情绪更低沉,更消极,难以奋发进取,摆脱后进状态。心理学认为,人们的总需要,包括合理需要和不合理需要。对合理的需要要给予肯定、支持、帮助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不能满足需要的,则需做耐心理致的解释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使其有盼头。对不合理的不切实际的需要,要进行说服教育和必要的批评,引导人们以社会需要的方向决定个人的需要,使个人的行为不脱离部队建设的轨道。指导员能够说服小王,做好了小王的工作,就在于他对小王不迁就,不放任。小王想入党的愿望是好的,健康的,但他距离党员标准还有许多差距,其入党的动机主要是出于虚荣心和“面子,针对小王这一心理,指导员对小王采取了循循善诱和有说服力的批评教育,使小王明白了自己错误之所在,及时地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就使小王的个人需要,逐步地与社会需要与部队建设需要趋同,从而使他能够克服了不良思想的影响,重新振作起来。
3、信任不怀疑,激发进取心。
信任,是维系人际关系,体现情感力量的重要纽带,也是精神激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信任是对人们胜任某项工作的认可。信任能满足人们尊重的需要。需要层次论认为:当人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尊重的需要就会充分发展起来,处于这种层次的人,具有自我尊重和被人尊重的愿望和需要。自我尊重指获得信心、能力、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被人尊敬包括对名誉和声望的渴望等等,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我们既要注意双方的坦诚一面,又要注意对他们充分信任和肯定。这样就可以使他们保持欢快进取的精神状态,并产生一种高度进取的责任心理。要善于通过信任而不怀疑这一情感因素的激励,激发他们确立勇于进取,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以上事例,指导员就抓住了小王工作好胜的心理,在通过思想工作之后,并没有怀疑和嫌弃他,而是充分发挥他的长处,激发他的进取心,使他成为骨干,终于走进党员发展对象的行列。
信任应建立在恰当和适当的基础上,不能简单地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同时应注意纠正应激对象的反复心理和各种不合理的需求。在对战士充分信任的同时,还应每时每刻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4、激励不空喊,诚心办实事。
精神需要固然是不可缺少的高层次需要,但也不能够忽视战士正当的物质需要。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离不开物质需要,物质需要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要生存,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然后才能从事其它各项活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也指出,人首先具有物质需要(即低层次需要),在此基础上才逐步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军人同样具有一般人的需要心理特征,所以军队政工干部应时时刻刻关心自己的工作对象,在精神激励同时,不要忽视战士们的正当的物质需要。上例中,指导员在施加精神激励做小王的思想工作时,始终注意在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时刻想着小王的实际困难。当得知小王父亲无钱治病时,就带头捐款,帮助小王解决家庭实际困难。使小王感到指导员的确是用了真情,从而使他发自内心感激组织对他的关怀,也促进了他的思想转变。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我军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一项原则。这就要求在着力提高兵的思想政治觉悟,大力倡导奉献精神的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官兵的疾苦和正当的物质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了这一原则,思想工作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无视人们的正当利益,喊空口号,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势必成为不受人们欢迎的空洞教育。
个性矫正法
某炮兵团六连从沈阳市入伍的战士小陆,入伍前上过体校,学过武术。立志学李连杰当武打明星。他个性强、易冲动。在家时蹲码头,打群架,是派出所里的“常客“。他父母均是中学教师都管不了这不争气的孩子。他在新兵连就打了排长,到连队后又想凭拳头打出一个“新天地“来。对这样一名战士,有的人看他是“刺头“不顺眼,但连队陈指导员则着重看到了小陆身上的闪光点,认为他有志气、争强好胜,只要引导得法,就可成为“好苗苗“。下连队之初,小陆想找碴打架,陈指导员就教育战士谁都不要理他的碴。他病了,指导员和战友们为他找医送药,还给他过集体生日,开集体生日晚会;他不开心,指导员就带他上营房后连队菜地散步。等他情绪稳定后同他谈历史人物张飞、诸葛亮,谈革命家、武打明星具备的气质和革命战士的性格要求。指导员还针对小陆喜欢表现自己,充分给其提供表现的机会和“舞台“。有一年初冬,全团军体拳示范表演的任务交给了六连。指导员就把教练的任务交给了小陆、信任使他增强了信心。他激动地表示:“连队把我当人看,我也不能给连队丢脸“。于是,他照着教材比划,一夜没合眼。第二天出操时,他给全连进行了表演示范。在他的认真辅导下,全连官兵仅用两天时间便学会了规范的全套军体拳,并为全团作了示范表演。指导员及时地表扬了他。与此同时,指导员又指出小陆个性上的严重缺憾,并使其与两名性格温和的志愿兵结成帮学对子。
经过两年的努力,小陆把为连队作贡献与实现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学习训练有使不完的劲。他不仅改掉了以前好冲动、好打架的恶习,还担任了班长、入了党。如今,他已被提拔为排长,并且担任了团支部书记。
在这一事例中,陈指导员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对战士小陆个性中的缺点进行了成功的矫正。
心理学指出,人的性格可以大体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大类。内向型的主要特点是安静沉着,态度随和,少言寡语、胆小谨慎;外向性格则主要表现为争强好胜,热情直爽,好说好动。不论是哪种类型,都有优点的缺陷。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表现不同。有的人优点多一些,有的人缺点多一些。战士小陆的性格属于外向型,他外向的缺点多于优点,由于易冲动,好耍脾气,打架,不少人看他不顺眼。而陈指导员则看到了小陆性格中被缺点掩盖着的优点--有志气、争强好胜,因此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对其缺点进行矫正。心理学研究证明,年青人的性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就可以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质。战士小陆转变的事例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一个事例中,陈指导员矫正小陆不良性格时,并不是只看着他的缺点过错而一味指责训斥,而是立足于正面教育,创造各种条件加以引导,使他性格中的优点发扬光大,逐步使这些优点在性格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使“刺头兵“逐渐转变为好战士。
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工作对象的不同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性格矫正措施。在这方面,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方法或模式,全靠思想工作者因人、因地制宜,才能成功地作好不良性格矫正工作。许多事例还证明,不论采取何种教育措施,要想顺利达到教育目标,思想工作都应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氛围,加深感情。六连指导员在小陆想找碴打架的情况下,教导全连干部战士“谁都不理他的碴“。当小陆生病和过生日时,又带领战友们送温送暖。在一个连队里,大多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天南海北的聚成一个集体,教育者要促进战友之间的心理相融,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精神,以情结“义“,保持谦让和克制的宽松和谐的环境,如此才能化干戈为玉帛,保持集体的人心凝聚。对有缺点的战士不能歧视冷落,而应要“看得起“,热情帮助;不是一棍子打死 ,而是积极创造条件,给予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做到以柔克刚,破罐不“摔“。陈指导员力排众议,不计前嫌,而是以加强感情联络为基础,在理解人、尊重人的过程中逐步感化和引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外向性格的人,好冲动,往往不计原因,不顾后果,只凭一时“气“来随脾气发,这极易损害同志之间的友谊。所以教育才要根据各自掌握的情况和当时的条件克服外向性格人的弱点。纠偏扶正、扬优去劣。以维护连队的整体氛围。陈指导员通过讲述张飞的勇敢,又讲诸葛亮的谨慎;既讲革命家的气质,又谈普通一兵的性格要求,在相互心理认同的基础上,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启发小陆学习“诸葛一生唯谨慎“遇事不糊涂的气质,开导他做事沉稳,养成心平气顺的心境和习惯;用商量的口吻和战士讲话,不以强欺弱,靠“拳头吃饭“,以“打“为荣;学习革命家沉着、果断的性格,以革命利益为重,置个人的荣辱、利害、得失于不顾的豁达心态。
2、树立信心,端正态度。人的性格具有比较稳定但又可变的特征。性格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是比较稳定的,但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工作特点改变了或教育训练内容的变更,都会使人的性格发生改变。为此,教育者要树立信心,端正态度,抓住年轻人力求上进的思想实质,及时开展工作。在这一事例中,小陆尽管在参军前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作为中学教师的父母都管不了他,而在新兵连就打了排长。下连后,经常找碴打架。陈指导员认为:他年龄小,只要引导得法,也可成为“好苗苗“的。首先,在实际锻炼中使被教育者树立信心。性格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要培养一名军人良好的性格,就必须让其参加实践活动,给任务、压担子,使其感受到集体对其个人的关注,“把他当人看“。要根据不同性格倾向的个人安排相应的活动,以便有步骤地进行锻炼和培养。陈指导员就是根据小陆喜欢表现自己这一特点,让他在军体拳表演活动中,认识集体,了解连队,从而确立“不能给连队丢脸“的信心。其次,要对被教育者及时鼓励、正确引导。对外向性格特征的军人,要点燃他们的心灵“火花“,使其持久地闪烁,那就得及时打气鼓励,肯定他所作的成绩,满足他的心理需要。使他们有“使不完的劲“得到充分地展现和保持。陈指导员在给小陆巨大信任的同时,对小陆一夜没合眼的刻苦精神和圆满完成任务的成绩,在全连范围内给予了表扬。这种以激励为主的方法,有助于被教育者信心的确立。在此基础上,指导员并没有因为小陆一时取得的成绩而喜形于色,而是当面锣、背面鼓地指出他性格上的不足,让其与两名性格温和的人交朋友,这实际上是给小陆找两个学习的榜样,通过榜样长时间的言传身教和熏陶感染,激发起他向往具备良好性格的渴望,这样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小陆“不仅改掉了以前爱打架的习气,而且还担任了班长,入了党“。
3、使战士正视自我,调节不良情绪。战士入伍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情感内容逐渐丰富起来。虽不象儿童和少年那样感情奔放或易于冲动,但遇事还是较易激动。这对于外向性格的人来说,尤显得突出,表现在言行上就是“自我设计“、自以为是的心态和“英雄气概“。战士小陆入伍前想学李连杰当武打明星,所以入伍后想凭拳头打出一个“新天地“来,以实现他心中的“星“。陈指导员重视发挥小陆自我教育的作用。对问题不轻易下结论,而是设法诱导他去思考、去观察。同时又注意在政治教育、文化娱乐等具体活动中给小陆提供表现机会,让他充当授课者、主持人。使小陆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受战士欢迎的,哪些行为是战友们唾弃的,以修正过错,正视自我。
由于外向性格的人具有急躁易怒,不易倾听别人意见的特点,思想工作者要审时度势,及时加以调节。陈指导员在小陆不开心时,就带他到营房后的菜地散步,通过环境的作用来消除压抑的情绪。实践证明,大自然的景色,能开阔胸怀,欢娱身心,陶治情操,对于调节的心理活动有很大的好处。受到不良情绪折磨的人,可以到绿树成荫的地方散步或到景色宜人的公园游玩,以欣赏大自然之美,转移注意力,调节精神生活,拓宽心理容量。从而忘却生活中诸多烦恼与不快 ,做到“乐而忘忧“。在其情绪稳定后,再进行耐心的说服工作,讲出的道理就容易被人接受。否则,不仅会激化矛盾,而且会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思想教育工作者运用此法须注意的是:
1、不要急于求成。性格锻造的过程,是一个艰巨、复杂、长期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有着足够的耐心,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2、不要求全责备。性格的好坏。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模式。所以教育者要在扬优去劣上下功夫,既不能压抑个性的发展,又要合乎其基本要求。
3、要不断巩固。在部队,战士的年龄小,教育者不能奢望过高,而是要不断巩固,逐步积累,以便促使“质变“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