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心理老师的日常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孩子学习缺乏主动性,不爱学习,不想学习,总要老师和家长催促,一到学习时间就开始磨磨蹭蹭、拖延,注意力不集中,有点时间就想着玩……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学习内驱力不足的表现。
内驱力是推动个体自主行动的内在力量,它与个体的兴趣、好奇心、探索欲望以及自我实现的愿望紧密相关。在学习领域,内驱力是学生对学习自主产生的一种渴望,不需要外界的诱因,而是源于对学习价值的深度认同,从而引发强烈的学习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主观能动性。具有内驱力的孩子往往爱学习并能主动学习,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会迎难而上,愿意去战胜困难、解决问题。
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呢?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与理查德·莱恩提出的自我决定论,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他们认为人类有三类基本的需要:归属需要、胜任需要和自主需要。自主需要是指人们有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事情的需要;胜任需要是指人们在做事情中获得成就感的需要;归属需要是指人们与身边的人或组织建立情感联结的需要。当这三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的内驱力就会被激发。
基于内驱力激发的原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协助孩子唤醒学习内驱力:
01增强与孩子的情感联结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归属需求的满足主要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认同和包容,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体验到家庭的温暖。陪伴尤其是高质量的陪伴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爱。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并不在于时间长短,而是在于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平等的姿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与理解。对于多子女的家庭,应尽量每天保证和每个孩子都有一段单独相处的时光,来达到优质高效的亲子陪伴。在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中,孩子能感受到与父母情感的联结,体验到被爱、被支持,就会更愿意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02给孩子自主的空间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应秉持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尽量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决定权,有自主选择的空间。有的家长担心,让孩子自己做主后,孩子会放飞自我,导致局面失控。那么,给孩子多大的自主空间,需要根据自身孩子的年龄和特点来把控,如果孩子还没有自我规划的能力和意识,我们就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放手。刚开始放手时可以提供几个孩子能够接受的选择,由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周末在上午还是下午完成学习任务,让孩子在有限的选择里发挥自主能动性。当孩子自我规划能力提高后,再尝试给予孩子更充分的自主权。当孩子拥有自主感而不是被他人强迫去做学时,他更会将学习看作自己的事,会对学习这件事情担负起责任,并且积极主动地去完成。
03促进孩子胜任感的产生
积极正面的反馈有利于增进孩子的积极情绪,增强对胜任的感知。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重点关注孩子的进步(比如,孩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或努力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来让他们获得自信和胜任感,以此来激励他们不断地努力。当他们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时,要及时提供适当的支持,协助他们渡过难关,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体验到“我能做到”的胜任感,激励孩子继续迎接后续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