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孩子一点都不听话,是没有羞耻感吗?
孩子一点都不听话,是没有羞耻感吗?
曾奇峰:孩子一点都不听话,是没有羞耻感吗?
你总是要求孩子听话,你难道没有羞耻感吗?就是你要求太多了嘛,如果你开始有一点羞耻感,你就不会对孩子要听话,有那么高的要求。 但是我不太喜欢我这个干预,因为这个干预太猛了。
我想想还有没有一些其他的不太猛的想法。
问孩子一点都不听话是没有羞耻感?我觉得不是,是他太有羞耻感。
因为如果我所有的事情都听别人的话,羞耻感马上被激活了,因为我就只是别人的一个傀儡,我的存在感就被极大地攻击了。所以孩子一点都不听话,是因为他有太多的羞耻感,而这个部分我们是需要尊重的。 我们怎么尊重?就是要他别那么听话,要他成为自己,只要他不犯法,不把家里房子拆了,那不听话也没什么嘛。 毛姆好像说过一句名言,他说: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建立在孩子不听父母话的基础之上的。
为什么会对羞耻感成瘾?
曾奇峰:我们玩一下套路,大家要记住精神分析的这些套路。 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会非常机械地按照这个套路来。时间长了之后,你就不会太机械了。在这些套路的帮助下,你就会直接看到人的内心的深处,能够直达潜意识。 除了极少数的天才能够不借助套路这种机械的过程,大部分人还是得经过这种有极限的训练,这种套路的玩法,最后来达到那个没有套路的最高境界。 继续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给以下5个解释,这5个解释全部都在套路里面。
首先我们把四个轮子刷一刷。
第一个轮子,力比多。
因为羞耻感永远是跟性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体验羞耻感的时候,就表示我还是一个有性的欲望的人,我还活着。如果我连羞耻感都体验不到了,就表示我的力比多枯竭了,我要么就是老得快死了,或者是已经死了。
第二个,是攻击性羞耻感,是攻击性转向自身。
比如说,我作为一个女孩被人强奸了,明明是对方应该感到羞耻,对方应该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但是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女孩经历这些之后,她自己会觉得非常羞耻,这就是把攻击性转向自身。
如果我们要做他的分析的话,我们需要把攻击性转向外界。那个人才应该感到羞耻,你不过是在替他羞耻而已。
第三个是关系。
我如果有羞耻感,那些制造了我的羞耻感的人就还在,他们还活着,跟我还有链接。但是如果我没有羞耻感了,就表示我跟那些人的关系中断了,或者是那些人死了,或者那些人直接是被我杀死的。
第四个是自恋。
我幻想我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我突然发现我竟然不完美,羞耻感就产生了。这是与自恋有关系的。
为什么我需要重复体验羞耻感?因为我自认为完美无缺的那个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它非常的脆弱,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就让我看到自己的不完美,并且产生羞耻感。 如果我内心里面的我本来就是残缺的,我当然就是残缺的。如果我放弃一些自恋的话,那我就不会有羞耻感了,所以体验羞耻感本身,也在体验我有一个完美的自我意象。我羞耻感越多,或是越容易在广泛的议题上面有羞耻感,就表示我对自己的完美主义的要求越高。 第五个轮子,移情。 在我早年跟他人的关系中间,有人需要我羞耻,那么在我发展新的关系的时候,我就投身性地认为对方也需要我,有羞耻感。这样我的来访者在我面前可能会觉得,曾医生我是不是说下面的东西,你会不会贬低我。 我会跟他说,有可能不是我贬低你,我不会贬低你。但是你自己会觉得羞耻,就表示你需要把你在关系中间觉得羞耻的这种模型,带到跟我的关系中间,投射性都认为我会贬低他。
为什么总在关系中受伤?如何打破重复?
曾奇峰: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面,我们的身体需要阳光、水分,各种各样的营养,而我们的精神需要什么呢?需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