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现代人的睡眠困扰因何而起

发布人:李娜 文章来源:转发

  我们这副身体经过漫长的演化,早就形成了特定的昼夜节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物钟。这种节律的形成与每天的光线、气温都有关系,我们的睡眠、饮食习惯、激素的分泌、体温、灵敏度、情绪和消化都会受到它的调节。可不巧的是,环境与基因错配的问题光线没能按照自然周期变化;室内气温也因为空调机的发明变得非自然化;工业文明的作息要求我们一次性需要睡够八小时;工作生活的挑战也让我们辗转难眠。原来,我们一直在跟体内的生物钟对着干。

非自然的光线

  我们的祖先在太阳下山后,最多会在火堆旁看一会大山就睡觉去了。在这种微弱的黄色、琥珀色和红色的光线中,大脑松果腺会持续分泌褪黑素。这能让我们产生倦怠,有助于启动睡眠。

到了清晨日光中包含的蓝光则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而刺激分泌血清素,这是为何我们早上起来晒太阳后倍感振奋,血清素这种神经递质可以让我们觉得充满活力,保证狩猎时进入状态。

可是现在搞反了,到了晚上我们平板手机不离手,屏幕的蓝光会让我们的大脑误认为是日光,抑制了褪黑素分泌。虽然近些年手机可以设置夜间模式,但依然会存在少量的蓝光。

压力刺激和不安全感

  一种压力叫做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睡前查看电子邮件、工作IM、社交软件的消息会让你背负上问题、任务和待回复的消息,这会刺激你分泌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从而让你变得兴奋,对睡眠极为不利。如果不看这些消息,你会担心错过什么,其实想想看,能有什么呢?天大的事情来了打电话就好了,这里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呢?

还有一种压力源于自卑,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自卑,认为自卑就是承认了自己的“差劲”。其实大可不必,比如担心第二天的工作述职、对一段关系稳定性的担忧、担心商务谈判的失败、担心同事背后的谈论,其实背后都是担心自己不被认可、被拒绝,这种心里因素会让我们放不下思考,意识一直会保持清醒。

睡眠不规律

  日光的周期性,会让我们在凌晨2-3点进入睡眠效率最高的时段,此时褪黑素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但很多人因为熬夜会错过这个时间。所以,规律是为了适配昼夜节律,因为它没有那么灵活。

如果你总是挑战你的昼夜节律,那么带来的会是一些列的紊乱:消化系统紊乱、睡眠障碍、情绪不佳、大姨妈不准等等。

错用咖啡因

  咖啡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席卷全球,茶道也是,很多上班族也把咖啡当成一种增强表现补充剂,为了能让自己提神,表现更佳,喝咖啡似乎是首选。咖啡的半衰期是6小时,英国食品标准局的咖啡因每日建议摄入量是不超过400毫克。这里的问题在于,第一,我们不清楚各种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如何(比如大杯星巴克含有330毫克咖啡因),第二,有些不是咖啡的食物和饮品,比如可乐(一罐大约35毫克咖啡因)、黑巧、抹茶、奶茶都会含有一定的咖啡因。所以,晚上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下上述食品的摄入,另外最好早上喝一杯咖啡就好,下午不要贪杯。

迷恋助眠药物

助眠药物长期使用容易形成依赖性,包括褪黑素、劳拉、这种非自然的药物仅仅适合应急短期使用,长期使用是非常不建议的,因为这对健康非常不利。很多人还形成了心理依赖,就是感觉吃片药自己才会睡着,如果不吃就会担心自己今晚睡不着了。记住一点,药物调节永远不如善用光线调节来得实在。

世纪级的玩笑:每晚睡够八小时

工业社会要求我们一次性睡够,那么很多人会觉得,如果睡不够,或者是半夜醒了无法入睡就是出问题了,这其实是大错特错!在南美保留的一些原始部落里面,很多人半夜醒来会看大山,他们从来不存在一次性睡8小时的状态,而在午后,倦怠的时候选择小憩,这种想睡就睡的状态才是接近原始的状态。不过你可能会觉得现实条件不允许想睡就睡,这个之后我们会介绍《睡眠革命》中的R90睡眠法助我们一臂之力。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过了2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睡眠效率确实是在下降的,半夜醒来的现象非常常见,这给很多人带来的心理负担,其实大多数失眠都是吓出来的。而且大脑的休息方式我们还知之甚少,很多时候清醒着冥想,思维的游走都可以让大脑重组记忆和休息。面对社会环境巨变给睡眠带来的挑战,一方面我们需要觉察自己以前对睡眠存在哪些认知偏差,一方面需要想办法来改善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