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人在低谷期如何做

发布人:李娜 文章来源:转发

人越在低谷,越要做对这3件事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困境——
学习了很多自愈的方法,想让自己走出低谷,可却总实施不起来。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低谷期,比如:
厌恶自己、情绪低落、反复内耗、对未来迷茫...... 这时,我们会去寻找相应的解决答案—— 怎样变得自信;如何走出抑郁;如何经营好感情;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业...... 很多答案看起来都颇有道理,可你往往会发现,它们难以与你的现状真正发生化学反应。 你依然不知道从何下手,或是无力去行动。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当人处于低谷时,整个生命力状态是虚弱的, 此时,最重要的并不是急着去找答案,而是先「激活生命力」。

01
先恢复生命力「答案」才会慢慢浮现

「激活生命力」这个观点来自于一位富有个人风格的治疗师:施图茨。 他曾给很多好莱坞明星治疗过,其中著名演员乔纳·希尔则是其中之一。 咨询中,他会大胆分享可以让当事人变好的「工具」,乔纳·希尔在几年的治疗经历中深受其用,并为此专门拍一部纪录片《施图茨的疗愈之道》。 施图茨拥有一套有效恢复生命力的方法,让人循序渐进地改变。 用他的话来说:完全按照我说的去做,我保证你能百分百感觉变好。”  通常,当遇到心理困扰时,大多数人的思维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人们认为只要找到了关键的「答案」,一切就会迎刃而解。 可真正做起来却发现并非如此。 低谷期中,人的生命力虚弱,很容易感到疲惫和无力,也会更容易对未来感到无望。 这时,再好的方法,再正确的道理,也未必吸收得了,做起来也就更难了。 并且,现实的困境往往是复杂的,像事业、感情、家庭关系等,它们也常常剪不断、理还乱,并非几句话就能说清楚。 很多时候,真正适合你的答案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在施图茨看来,人的疗愈过程,是先激活生命力,随着你状态的恢复,解决之道才会渐渐浮出水面。 而人的生命力由3个部分组成: 1. 与身体的联结2. 与他人的联结3. 与自我的联结 从这几步入手,可以助你慢慢走出困境,以下方法,近乎适合所有人。

02
与身体联结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能帮自己走出困境的,是特别高深的智慧。 其实恰恰相反,由于我们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反而忽视了那些对自己最朴实的照顾。 曾经我参加工作坊时,一位学员问老师:作为咨询师要听很多沉重的故事,压力很大,老师你有什么调节的秘诀吗?老师说:很好的问题,那我分享秘诀,你们记下来......” 大家随即拿起笔,万分期待老师的精彩发言。首先,要好好吃饭、好好喝水,要好好睡觉......” 这回答让大家都笑了,可回过神来又深以为然。 施图茨直言,当人们开始尝试走出困境时,身体的重要程度占到了85%,其中包括饮食、睡眠和运动。 饮食:
吃新鲜的食物、喝干净的水,少吃高油高盐或垃圾食品,多吃水果蔬菜。更健康的饮食习惯,是人恢复状态的根基。  睡眠:
保持充足、规律的睡眠,选舒适的床上用品,以及不要睡前看太多网络资讯,减少在床上用手机。  运动:
如果坚持运动当然最好,目的并不是说要增肌或减肥,而是让身体能够热起来、出点汗,让血液循环起来。 施图茨已70多岁,在影片的对谈期间,有一次他感觉身体变僵硬了,于是找一个架子做了一组立式俯卧撑。 虽然只是很简单的动作,但也能够让身体没那么僵硬,所以他一直坚持这个习惯。 如果你处于巨大的困境里,我也同样建议你从照顾身体开始改变。 曾经我接过一位刚经历了创伤事件的来访者。 首次咨询时,她实在太虚弱了,只是一再强调自己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既不愿提起究竟发生了什么,也不愿透露心里的感受。 可如果什么都不谈,我又怎能帮她呢? 后来,我选择先从最轻松的话题入手:吃饭。 问她喜欢吃什么,是自己做饭吗、买些什么菜,今天想吃什么...... 这个话题当然无法抚平创伤,但可以先让她感觉到安全,并与我建立信任感。 后来一天,她说家附近开了一家瑜伽馆,我也鼓励她去体验一下。 很快她就报名了,虽然一开始挺累,但出完汗后,人的精神状态会改善,心情也没那么沉重了。 大约过了1个多月,她开始能和我讲一些自己的个人情况,再过了3个月,她才终于能面对创伤事件的话题了。 人的变好是整体发生的,所以不能光顾着头脑,而忽视了身体。 并且,身体是所有改变中最为实在的,你的所有付出,都会有所体现,联结身体能打好生理基础,使成长更加平稳。
03
与他人联结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努力变好,却总是停滞不前,这未必是自身问题,也可能是受到了身边人的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不光是学识、习惯,身边人的情绪、心理状态同样也会影响着我们。 而调整的方法有两方面: 1. 远离消耗你的人 我遇到一位焦虑的妈妈施施,她正在上小学的女儿最近突然说不想上学了,很多事也不愿和大人讲。 施施非常焦虑,担心女儿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我告诉她,和女儿沟通需要一个过程,急不来。 她虽然道理上明白,可依然非常着急,恨不得女儿立马恢复正常,可她越这样,女儿越是躲着她。 为什么会这么着急呢? 后来我发现,施施身边的亲戚特别喜欢指手画脚——

你女儿不上学怎么行呀!哪有孩子这样的?
就是你惯的,打一顿啥都好了!
她居然不肯说实话?情况也太严重了吧!

说到这,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焦虑很多是来自别人的。 察觉到这一点后,我建议她先和这部分人减少接触,或者减少讨论这个话题。 这样一来,施施的情绪慢慢平稳了下来,而女儿也愿意接近她了。

2.靠近滋养你的人 所谓滋养,就是指你和Ta们相处起来放松,能感觉到能量在恢复,甚至还能学到东西。 如果你难以把握自己的感觉,可以选择靠近你认为「生活得不错」的人,比如某个很少焦虑的朋友,或者经常面带笑容的同事。 施施想到和自己同小区的Q女士个性很开朗,也很擅长和小朋友们打交道。 我建议她试着多和Q女士聊天、散步、去她家坐坐。 她发现,Q女士和孩子互动的氛围总是很轻松的,面对孩子犯错并不会马上严厉指责,而是好奇地先了解原因......Q女士松弛的个性也让施施的焦虑平复了不少。 并且施施也会默默地拿Q女士的言行举止和自己对比,慢慢她发现,自己原来很多习惯都会显得咄咄逼人,渐渐也弄清楚了女儿疏远自己的原因。 一个人的状态是身边5个人的平均值。 如同吃健康的食物可以让人更健康一样,和状态更加饱满的人联结,我们自身也会获得滋养。 并且,以人为镜,也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以做更好的调整。
04
和自我联结
在施图茨看来,与自我的联结便是觉察。 心理学常说: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有时候,即便我们知道外界的道理再多,而不去觉察自身状态的话,很多改变都无法真正发生。 而最低成本的一种觉察方式便是:书写。 书写并非作家的专利,我们不需写得有文采,只需写得真实。 可以是写日记的形式,或是「自由书写」——
碎片地,甚至不考虑逻辑地把你脑子里闪过的想法记录下来。 书写本身就是梳理思绪的过程,时间长了,可以让你更加了解自己。 乍一听有点抽象,分享一段我的好友阿辉的故事。 阿辉在去年离职后,情绪一直低迷,他想要赶紧找新工作,可却总是拖延。 一开始,他只是粗暴地把这归因为自己太懒,但这样的归因显然并不能改善情况,他处于「想勤快」和「动不起来」的冲突之间,整个人都很烦躁。 我建议他要不试着书写,哪怕只是发发牢骚。 阿辉试着做了,第一天,阿辉只写了一句话我怎么这么懒,他一口气把这句话写了上百次。 慢慢地,他开始写得详细了些,比如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我怎么这么失败今天只看了半小时的书,又没完成计划”...... 后来一次我见到他,阿辉略有感悟地说,他发现写下来的全部都是对自己的「厌恶」,几乎没有一句好话。 哪怕好不容易做了一点点事情,他也会责备自己还远远不够。 阿辉突然觉察到,这种总是苛责的习惯,让他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耗之中,或许正是自己动不起来的罪魁祸首。 当然,这并不能一下子改过来。 但他开始尝试控制谴责自己的频率,比如当察觉到自我谴责时,立马提醒自己停下来,并偶尔穿插一两句自我鼓励我没那么糟能做一点就是好的。 这样小小的调整让阿辉好了一些,尽管未能立马改变困境,但至少,让他对未来不至于是绝望的。

关于如何分析书写的内容,这里分享一个窍门,你可以优先关注2个东西: 1. 情绪2. 情绪的对象 像阿辉的记录里,主要的情绪是厌恶,对象是自己。 有人记录的可能是对家人的愧疚、对伴侣的愤怒...... 现实中,我们由于各种原因,平时无法表达出这些情感,而书写则提供了安全的空间, 让这些挤压已久的情绪能够重见天日。 它们如果从来不被看见和表达,就会堵在身体,让人难以动弹,只有当它们浮现出来,我们才有机会去处理它。 当然,如果太过于复杂和剧烈的情绪,我们会无法独自面对,这时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