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出结论,有些人说看书就困,归根结底是:
外界信息转化率偏低的情况下,人就会有放空、发呆乃至犯困的倾向。看书犯困
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情境。
有人批评别人看不进书,是——
· 动机原因——你不带着求知欲去读,你困了。
· 微观环境原因——你这厢看书,你老妈那厢打麻将大呼小叫。
· 宏观环境原因——你全家都没爱看书的氛围,打小你就没培养起看书的好习惯,所以
见字儿就着。
· 阅读习惯——你躺着看你能不困吗。
有人自我批评看不进书。是——
· 我看不明白——来来回回看,还是不知道说什么。
· 我不擅长看大部头——我是看动漫出身的,全是字儿我看着困。
· 我是易困体质——我干什么我都爱犯困。
其实在我看来,全是间接原因。真正的原因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那一个:
你信息的转化率不行。
大家先来跟我看一段话:
如果气球炸了,但人们听不到破裂声,因为他们距离气球的位置太远了。关着的窗户
也会阻止声音的传播,因为大多数的楼隔音效果良好。由于所有的运作有赖于稳定的电流,
因而电线中央的一处破裂也可能导致问题。当然,这家伙可以大喊大叫,但人的声音再大
也不可能传得很远。另外的一个问题是乐器上的线可能会发生断裂。如果这样,讯息就没
有搬走了。很明显,最好的情况是距离更短些,这样潜在的问题会少不少。在面对面接触
时,出错的情况是最少的。
再来看另一段话:
武松叫他说一句,却叫胡正卿写一句。王婆道:“咬虫!你先招了,我如何赖得过!只
苦了老身!“王婆也只得招认了。把这婆子口词也叫胡正卿写了。从头至尾都写在上面。叫
他两个都点指画了字,就叫四家邻舍画了名,也画了字。叫土兵取碗酒来供养在灵床子前,
拖过这妇人来跪在灵前,喝那老狗也跪在灵前,洒泪道:“哥哥灵魂不远!今日兄弟与你报
仇雪恨!“叫兵把纸钱点着。那妇人见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
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
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胳察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四家邻
舍眼都定了,只掩了脸,看他忒凶,又不敢劝,只得随顺他。
诸位看官,哪段看着困?
前段是John Bransford和Maricia Johnson两位教授在1972年研究语言认知加工时专门
为了让人们“犯困”的阅读材料。
后者是《水浒传》里武松杀嫂选段。
1974年,Harviland和Clark给参加实验的人们呈现了一些流水账一般的段落,之后通过
测验来确定人们的理解程度。面对下面这两句话时,人们的反应明显不一样:
我们从车中拿出了一些啤酒。啤酒是温的。
我们检查了野餐的食物准备。啤酒是温的。
人们对后面的这句话加工时间更长,回忆效率更低,复现水平更差——说白了,就是第
一反应没太看明白,而且就算看明白了也很快忘掉了。这就是典型的信息转化率不高。
你看一篇艰深的数学论文看不到一千字就昏昏欲睡,最大的原因是你看不懂,跟你有没有
兴趣着实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能看懂又喜欢的人自然会看的津津有味。
我好几次尝试看《红楼梦》,基本在“宝玉初尝云雨情”这一章过后就坚持不下去了,因
为也就云雨情我能很连贯的看下来。
主席当年在闹市中认真学习,长期以来一直是段佳话,但是——你把他看的书一水儿全换
成英文原著你让他试试,他也困。
我也曾经尝试看过一些经文,完全看不懂的时候也困,自己都觉得缺乏该有的敬意,再一
次与阅读经文相关的讨论过后,受很多高人启发,现在再看也能有所体悟了,信息转化率上来
了,竟然也变得手不释卷起来。
你肯定有这样的经历——看一段话看的云里雾里不明就里,翻来覆去的看又可能因为生词
或诡异的翻译导致依然稀里糊涂,硬着头皮看下去吧——一页看完了以后在脑海中拷问自我:
这厮到底讲了个啥?是我差到看不懂还是他根本没写清?
不是我生得傻,不是他写得差,只是“看不懂”三字让喜悦的阅读变成了困意中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