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没做多少事,却总觉得累得不行/缓解心理疲倦的6个方法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发现这几年,大家都有一个普遍的感受:
做事没有动力。
一天下来明明没做多少事,却总觉得累得不行;
在人际交往中,容易感到尴尬和紧张,不愿意主动交流;
脑袋里还是充满各种需要做的事,但还是不愿意动手去做。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心理能量”:“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它推动一个人去完成各项心理活动。
这种没有动力的感受,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理能量”不足,陷入一种“提不起劲”的状态。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如何改变这种状态,重新恢复心理活力?
01
接纳疲倦
保持对自己的“好奇心”
身处信息时代,我们很少能够花时间去深入探究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也处于“提不起劲”的状态,或许可以试着先接纳这份疲倦感。
首先,你并不需要急着马上去做些什么,而是停下来听听身体发出的信号。
闭上眼睛,深呼吸,试着问问身体——
具体是哪个部分缺乏动力呢?
是肩膀在隐隐作痛还是头脑感到紧绷?
你又是如何发现的呢?
花点时间去体会这种感觉,直到你能确定这种不适感,在身体中的具体位置。
再问问自己:
它会随时间变化吗?还是始终如一?
你可以不要急于改变它,让它存在,或者静静地观察一会儿,并接纳它。
你可能会思考:
虽然我定制了详细的计划但却无法按部就班地完成,所以我不断批判自己;
虽然我的肩膀在今天已经出现了两次疼痛感,但我还是强迫自己继续埋头工作;原来我已经很累了......
这是一种被证明有效的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它能帮助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感受,并学会与之和平共处。
02
减少自责
尝试调整“自我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Baumeister)提出过一个自我损耗理论,即尽管你什么都没做,但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分散精力,都在损耗你的心理能量。
大多数时候你可能并不是真心不想做,而是在拖延的状态中,产生“自责”。
每次行动迟缓时,你可能会对自己进行一连串的自我批评:“懒虫”、“你什么都做不好”、或者“你真是一无是处”。
这些想法可能常会让你感到沉重。
试着用更为轻松的方式对待它们——
比如,你可以将这些想法简化为一个双音节的词,如“懒惰”,然后快速重复说30秒(例如,“懒惰,懒惰,懒惰……”);
比如,你可以想象赵忠祥老师,用他那富有魅力的旁白声讲述你的生活;
再比如,你可以把这些话调侃地唱成S.H.E的《不想长大》。
尽可能多做一些尝试,看看哪个最适合你?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嘲笑你的想法,而是减轻它们给你带来的压力。
03
站起来
让身体“活动一下”
感到无法继续工作、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立刻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
可以跳一会儿,做几个深蹲;也可以做几个俯卧撑,让血液流动起来。
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我们会感到身体僵硬,不仅是姿势,连呼吸、思维甚至情感都会变得“僵硬”。
通过让身体简单“活动一下”,我们能够快速地回归身体感受,缓解这种“僵硬”。
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家或办公楼附近快步走一圈。
当然,如果能在大自然中散步,那就更棒了!
04
做真正放松的事
找到自己的“舒适区”
要知道,每个人能让自己松弛下来的事物,都不太一样。
可能有些人在压力下能够更快速完成工作,而有些人则需要相对更宽松的环境。
比如,有的人在早晨疲惫时,需要一杯鲜煮咖啡来提神。
有的人则更愿意将重要的工作留在深夜,才能以更高效的状态完成。
所以,不需要去模仿别人,而是可以去探索,属于你个人的需求和偏好。
如果你现在感到疲惫,试着回想一下你上次充满动力的时刻。
也许是在海边将沙子高高堆起,又或许是吃到美味的食物。
然后问问自己:
那时候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你怎样才能再次营造那种环境来激励你行动起来?
05
按下“暂停键”
选择真正想做的事
生活中,我们常常强迫自己做一些其实并不那么想做、但劝自己应该做的事:
打工人需要现金流因此坚持工作;
学生随波逐流不得不考证、考公、考研;
博主为了保持身材逼迫自己不摄入任何糖分。
当我们过度驱使自己去做某些事情,反而会经历认知资源的损耗,造成疲惫感。
或许每个不愿意做的任务背后,都有一些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东西。
但不管是什么,都值得我们停下来思考——
我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这些任务是如何帮助我实现这些的?
这可能意味着我们需要审视一下自己的价值观或目标,如果我们还处在迷茫状态,也许现在是暂停下来,设定一些新目标的好时机。
06
想法发生时
就是最好的开始时间
知乎上有一位网友分享过自己尝试“马上行动”的感受,ta表示:
假如将注意力从感知转移到行动上,就会远比空想轻松得多了。
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存在着“奖赏回路”。
这个奖赏回路是由行动驱动的,也就是说当我们付出行动并得到一些良好的回馈后,动力才随之而来。
因此,锻炼的动力通常是在几次锻炼之后才产生的。在某个项目上工作的动力,往往是在项目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出现的。
这提醒了我们两件事——
第一,不要等待动力的到来,才开始行动。
第二,有想法就马上开始。
任何思考都无法替代实际行动,因为行动会给你最直观的答案。
最后的话
找到自己的动力所在,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
因为, 每个人激发自己的方法都是不同的,我们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了解自己,一步一步地探索,找寻属于自己的需求和偏好。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保留一些现状,更多体会当下的感觉。相信,任何一个迈出的小步,都能在我们“感觉不到”的时候,将我们引向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