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15岁高中生的妈妈,也是一个二胎家庭的妈妈,两个孩子相差整整一轮。近来老大,脾气比较暴戾,遇到事情容易发火;比如,小区里骑自行车电动车的多,车棚又小,晚自习回来,她的车子总是停不下,即使停下了,进出也是极不方便,车棚门口总停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回得早,走得迟,导致进出更不便,就为这,我家老大生气不已,甚至爆粗口,那天一气之下还蹬了那辆车子…..像这样的事有好几件了,以前遇到这些事,她会绕过去,或者最多发发牢骚,忍让一下,但最近却特容易暴怒。我说遇到这些事,你绕过去就行么,值得生气吗?她哭诉到“我为什么要忍要让,我就要踢他的,再碰到就放他的气……”
你说,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办?
同样作为妈妈,我很理解你的顾虑和担忧。孩子长到十几岁,正是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处事的时候,他们对外部世界会有越来越多自己的看法,也很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是孩子成长的表现,但与此同时父母也会担心: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不太成熟怎么办?类似这样的问题,也有不少读者提问过。借着你的留言,我想聊聊:面对青春期孩子“不太成熟”的处世方法,父母应该如何做引导。
01.孩子生气,其实没有错。
在你的留言里,你分享了一个场景:孩子晚自习回来以后,车棚门口有一辆电动车。它总是回得早,走得迟,导致进出及其不方便,让她生气不已。但在我看来,她的生气是很正常的。哪怕我们作为成年人,在面对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时,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何况孩子在结束一天繁忙的学习后,回家还要遇到这种闹心的事情,忍不住会生气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情绪本身没有错,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压抑它。相反,假如父母要求孩子吞声忍气,压抑愤怒,反而会让孩子的情绪无处宣泄,甚至有可能会做出更过激的行为。试想一下,比起孩子大胆地、公开地表现自己的愤怒,还是孩子每天愤懑不平,憋着一肚子火。你会更愿意看到哪一个呢?
02.重要的,是引导孩子的行为
既然情绪没有错,那么重要的,就是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表达它。在我看来,父母要做的就是将情绪和行为分开,按照各自的方式去处理。情绪上,父母要跟孩子处于同一战线;行为上,父母要帮孩子树立一些边界。当孩子因为乱停放的车而生气时,父母要做的不是压抑、责备孩子的情绪。而是肯定孩子的情绪,和她站在同一阵线,理解她生气的原因。当然,这不意味着父母要陪着孩子一起爆粗、踢车、放气。而是引导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比如用和善的语气,和孩子一同讨论和批评这样的行为;或者一起写一张纸条给那位车主,跟对方心平气和地协商这件事;又或者和孩子一起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这样一来,孩子感觉自己的情绪被父母看见、接纳,负面的能量也能慢慢转成正面的能量。二来,孩子感觉父母跟自己是“一伙儿”的,才能心甘情愿接受父母的引导,学习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表达情绪。渐渐地,当孩子积累类似多的经验,她就能更好地分开情绪和行为。做到不意气用事,一边好好生气,一边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
03.父母,也有需要修炼的功课
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很多事情也会有自己的局限。但做父母的,既不要教导孩子忍气吞声,也不要毫无边界地支持孩子任意妄为。同时,除了看到孩子在这件事情的表现外,还可以多去了解她,看看她的“愤怒”是否仅仅是因为乱停放的单车,还是生活里遇到了别的难题?作为一名高中生,她确实开始与世界产生更多地触碰。在这些触碰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不顺意、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如果父母首先退缩、首先告诉她吞声忍气,甚至否定她的情绪,就会使得她孤立无援,感觉不到背后的支撑和保护。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父母无需去帮孩子解决所有难题,但我们要尽力地去当孩子身后那片柔软、宽广的大地。当我们一次次地接住孩子、支撑孩子,我们和孩子才能真正享受美好、亲密的关系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