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不缺专家,不缺权威,缺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交付出去的人,一个掌心向下的人。
好医生懂得如何表达
医学实践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医学不仅擅长舞动手术刀,也应是语言方面的专家。好医生懂得如何表达。
病人患病后会产生焦虑情绪和不安全感,这些病人常从医生的表情、动作中来猜测自己病情的轻重、有无治愈的希望。因此,和病人谈话时,医生的神情应该是安详从容的,语气是舒缓坚定的,应有意识地让患者和家属产生一种感觉,认为医生早已成竹在胸,值得信赖和托付。这一点,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为,这种交流和传递只能从自己的态度和情绪中流露出来。医生的言语中要时刻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别害怕,我会帮助你,我们在一起。”医生应让患者从不丧失信心,比如他会把“无法医治”说成“好得慢些”,而绝不会用遗憾的口吻说:“晚了,你为何不早来看呢?”医生甚至可以是幽默诙谐的,能让患者相信其实自己是安全的,没必要太紧张。
临床工作中,医生常常还要面对一些绝症患者,和他们谈话比较有难度。如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告知病情,这要由患者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和宗教信仰等因素来决定。一般来说,心理承受能力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医生可以面对面地客观相告;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可以先让家属和患者沟通,告知一定要委婉、真实。不管怎样,医生的医术可以有高低之分,但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和态度却是可以自己决定的。要相信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温暖别人,也提升你的道德修行。
避免任何影响病人安全感的行为
有时候听比说更重要。病人的诉求其实也是一种焦虑宣泄的过程,而医生任何一个反应都会影响病人说话的热情。交谈中医生应该正视对方,眼睛是温和而满含笑意的。如果不能看着对方,因为医生也要看病历开处方,那也要对病人诉说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不时用点头等肢体语言鼓励对方说下去。再有,医生应从不无意插话或有意出言阻止患者说话。
好的医生明白自己的优势,懂得如何使用肢体语言。医生非常会运用自己的目光,他认为目光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语言。和病人谈一些严肃的话题,他会正视,他知道病人会因此感到他的严肃、认真、诚恳。查房的时候,他会恰到好处地使用环视——这是许多医务人员最容易忽视的目光语言。将视线环视到每一个交谈对象,以表示对大家的尊重。他不会只顾和自己的下级医生说话,而使病人觉得医生忽视了他的存在。而当他面对胆小或情绪紧张的病人时,他会在诊疗中采用虚视,似看非看,这对缓解病人的紧张心理十分有好处。
拉一拉病人的衣角,拍一拍患儿的手或头,在握手时充满爱抚或意味深长地拍拍对方的肩膀,查房和做治疗时医生应尽可能在病人床前多站立一些时间。因为有时医生在病人面前出现,本身就会给病人某种安全感和希望。医生应深深懂得,每一位病人都把安全感视为最重要的需求,这也是病人求医的最终目的。因此,医生对任何一个可能影响病人安全感的行为,都应十分小心地加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