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顺精神科药物

发布人:李娜 文章来源:转发

帮助精神科患者「理顺」药物 | 专家视角


精神科工作经验教育我们,首诊时全面评估患者非常重要,其中包括采集精神科用药史,以及当前使用躯体疾病药物和非处方类保健品的情况。


然而在首诊之后,当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我们多久才会再次全面审视和理顺患者的用药,包括其他(科室)医生处方的药物?


除了我们自己处方的精神科药物之外,定期理顺精神科患者的用药对于防范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重复处方及其他不良状况至关重要。很多机制可以导致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随着我们对药物基因组学认识的加深,我们对精神药物疗效的预期也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开的药有可能直接影响其他同行的处方,或者反过来,受到他们处方的影响。


例如几年前,我接诊了一位在初级保健医师处治疗多年的抑郁患者。这位患者使用的安非他酮和氟西汀的剂量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抑郁症状却相当顽固。此外,她还在同时使用肿瘤科医生处方的他莫昔芬,以预防乳腺癌复发;这个做法在肿瘤科相当常见。


事实上,这位患者正在经受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但并不是他莫昔芬影响抗抑郁药的疗效,而是恰恰相反——安非他酮和氟西汀均可强效抑制CYP2D6,而CYP2D6是他莫昔芬转化为其活性形式endoxifen的关键通路。因此,联用安非他酮和氟西汀可能降低他莫昔芬预防乳腺癌复发的疗效。


这位患者在某种意义上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抑郁症状没有控制住,才有了调整抗抑郁药的契机;如果抗抑郁治疗非常平稳,肿瘤科的治疗很有可能被我们的药物干扰。


鉴于精神障碍患者同时面临更高的躯体共病风险,这一人群更有可能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杂乱无章的多重用药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事件的风险。在老年患者中,处方药数量是药物不良事件最重要的预测因素。除了避免或处理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帮助患者理顺用药方案对于解释预料之外的不良反应、疗效不佳或其他难以解释的异常事件也很有帮助。


简单地询问患者当前是否正在使用其他药物,有可能无法获知完整的用药情况,包括近期是否调整过用药;考虑到认知损害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相当常见,患者无法记住所有的信息是可以理解的。一些实用的循证学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发现潜在的问题。


建议


定期全面回顾患者的用药情况,并记录日期。如果用药信息来自其他医疗机构,则需注明来源,并在就诊时与患者核对准确性。


首诊需获取完整的用药史,尽可能详细记录,并记录当天日期。


采集用药史时,勿遗漏非处方药和保健品的使用情况。


尽可能通过病历(而非患者口述)获取更多用药信息,与当前的用药清单进行核对并澄清差异。记录药物调整的内容、时间及信源。


获取适当的授权,以获得患者最新的用药清单,并与该患者的其他医生和药房共享。


与信息科和/或电子病历供应商合作,将调药及其记录整合进入可持续的工作流。


在接诊过程中融入患者用药教育,解释调整药物的重要性,以及保持用药清单准确的必要性。


可考虑使用视觉提示工具辅助访谈,提醒患者可能遗漏的各个身体系统的用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