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抗精神病药

发布人:李娜 文章来源:转发

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多巴胺能、血清素能以及谷氨酸能系统来发挥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1.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阻断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D2受体来发挥作用。它们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疗效较好,但可能导致锥体外系副作用和催乳素水平升高。

-常用药物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等。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药源性类帕金森症状、认知损害、肝功能损害以及高泌乳素血症等不良反应。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这类药物除了阻断多巴胺D2受体外,还对5-羟色胺(5-HT)受体有拮抗作用,特别是对5-HT2A受体的亲合力强。这使得它们在改善阳性症状的同时,对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也有一定效果,并且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少。

-代表药物有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等。这些药物可能引起体重增加、代谢综合征、催乳素水平升高等不良反应。

注:长效针剂:

-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如帕利哌酮,有长效针剂形式,可以减少患者的服药负担,提高依从性,尤其适用于那些难以坚持每日口服药物的患者。

3.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

-目前正在研发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依匹哌唑、卡利拉嗪等,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尤其在代谢不良事件方面。

这些新药通过不同的受体结合特征,旨在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在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症状类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并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