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躁狂症药物
抗躁狂症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躁狂症。抗精神病药物也常用于治疗躁狂症。此外,一些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抗躁狂也有效。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碳酸锂,也有枸橼酸盐,在此仅以碳酸锂为代表加以介绍。
碳酸锂的临床应用:
碳酸锂于1949年引入临床,用于治疗躁狂症。躁狂症的特征是情绪高涨、烦躁不安,活动过度和思维、言语不能自制。临床主要应用抗精神病药和碳酸锂控制和治疗这些症状。碳酸锂主要是锂离子发挥药理作用,治疗剂量对正常人的精神行为没有明显的影响。尽管研究已经发现锂离子在细胞水平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但其情绪稳定作用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碳酸锂的作用机制:
目前认为其治疗机制主要在于:①在治疗浓度下抑制去极化和Ca²⁺依赖的NA(去甲肾上腺素)和DA(多巴胺)从神经末梢释放,而不影响或促进5-HT(血清素)的释放;②摄取突触间隙中的儿茶酚胺,并增加其灭活;③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和磷脂酰肌醇C所介导的反应;④影响Na⁺、Ca²⁺、Mg²⁺的分布,影响葡萄糖的代谢。
碳酸锂的双重作用:
锂盐对躁狂症患者有显著疗效,特别是对急性躁狂和轻度躁狂疗效显著,有效率为80%。碳酸锂主要用于抗躁狂,但有时对抑郁症也有效,故有情绪稳定药之称。碳酸锂还可用于治疗躁狂抑郁症,该症的特点是躁狂和抑郁的双向循环发生。长期重复使用碳酸锂不仅可以减少躁狂复发,对预防抑郁复发也有效,但对抑郁的作用不如躁狂显著。
碳酸锂的代谢过程:
碳酸锂口服吸收快,血药浓度高峰出现于服药后2-4小时。锂离子先分布于细胞外液,然后逐渐蓄积于细胞内。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半衰期为18-36小时。锂虽吸收快,但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和神经细胞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锂盐显效较慢。碳酸锂主要自肾排泄,约80%由肾小球滤过的锂在近曲小管与Na⁺竞争重吸收,故增加钠摄入可促进其排泄,而缺钠或肾小球滤出减少时,可导致体内锂蓄留,引起中毒。
碳酸锂的不良反应:
锂盐不良反应较多,安全范围窄,最适浓度为0.8-1.5 mmol/L之间,超过2 mmol/L即出现中毒症状。轻度的毒性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细微震颤;较严重的毒性反应涉及神经系统,包括精神紊乱、反射亢进、明显震颤、发音困难、惊厥,直至昏迷与死亡。由于该药治疗指数很低,测定血药浓度至关重要。当血药浓度升至1.6 mmol/L时,应立即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