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梅核气”

发布人:李 娜 文章来源:原创

喉咙总像卡了东西?可能是“梅核气”在作怪!


王阿姨最近很烦恼。 她总觉得喉咙里有个东西堵着,像颗橄榄核,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吃饭喝水倒是不碍事,可这异物感总在那,让她忍不住清嗓子、干咳,心里也七上八下的。去医院做了喉镜、胃镜,医生都说:“喉咙和食道好好的,没长东西!”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很可能就是中医所说的“梅核气”!

什么是“梅核气”?

梅核气,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中医病名。患者主要的感受就是:

喉咙有异物感: 感觉像梅子核、枣核、痰块或棉絮卡在咽喉部。

位置不固定: 感觉可能上下移动。

吞咽不受阻: 吃饭、喝水时异物感反而可能减轻或消失,空咽(干咽口水)时感觉明显。

检查无异常: 最关键的是,经过耳鼻喉科、消化科等详细检查(如喉镜、胃镜),排除了真正的肿瘤、炎症、反流性食管炎等器质性疾病。

简单说,就是“感觉有东西,但实际没东西”。它属于中医“郁证”(情志不畅导致的气机失调)的一种典型表现,女性更为多见。

为什么会得“梅核气”?

中医认为,它的“根”在于 “气”堵住了! 核心病机是 “肝气郁结” + “痰气交阻”:

1. 情绪是导火索: 长期或突然的精神压力、焦虑紧张、心情抑郁、爱生闷气、思虑过度等不良情绪,最容易导致“肝气不舒”。肝主管全身气的运行,肝气一郁结,气机就不通畅。

2. “气滞”生“痰”: 气堵久了,会影响身体水液的正常运化(尤其伤脾),就容易产生无形的“痰”。这“痰”和气(郁结的肝气)搅和在一起,堵在喉咙这块“交通要道”,就形成了那种“咽不下、吐不出”的异物感。

简单理解: 不良情绪(尤其是憋闷、委屈、焦虑)→ 身体里的“气”运行不畅(肝气郁结)→ 连带影响水液代谢生“痰” → 痰和气互结在喉咙 → 产生异物感(梅核气)。

得了“梅核气”怎么办?

别担心,梅核气虽然让人不舒服,但它是功能性的,可以调理好的! 核心在于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1. 首要:排除真病! 一定要先去正规医院耳鼻喉科或消化科检查,排除真正的器质性疾病(如咽喉炎、肿物、反流等)。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确诊为功能性不适后,再考虑梅核气的调理。

2. 中医调理有优势:

中药: 中医有专治梅核气的“靶向药”。疏肝理气的药物也常配伍使用。

针灸/按摩能有效缓解气滞和不适感。

3. 调畅情志是关键: 这是治本!

别憋着: 找到健康的情绪出口!和家人朋友倾诉、写日记、运动出汗、或者寻求心理咨询。

管理压力: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正念练习、听音乐、培养爱好。

放宽心态: 了解这是功能性问题,没长东西,减轻焦虑本身就有助于症状缓解。

4. 生活小贴士:

饮食清淡: 少吃辛辣、油腻、甜腻、生冷食物,这些易生痰助湿。

喝点“顺气茶”: 玫瑰花、陈皮、佛手、薄荷泡水代茶饮,有助于疏肝理气。

保证睡眠: 充足休息有助于情绪稳定和身体恢复。

少清嗓子: 刻意清嗓子反而可能刺激咽喉,加重不适感。试试小口喝水滋润。

梅核气是情绪压力在喉咙的“呐喊”。它提醒你:该关注自己的情绪健康了!记住三步走:先查病排除隐患 → 中医调理缓解不适 → 调畅情志是根本。 解开情绪的“结”,喉咙的“堵”自然也会慢慢消散。别让无形的“气”卡住了你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