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发布人:李娜 文章来源:转发

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原创 孔庆芳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在经过急性期的住院治疗后,最终都要回归到家庭。家庭是患者接触最密切、最长久的群体,是患者支持系统最主要的来源,家属在患者病情恢复和维持稳定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家属与患者的沟通是对患者了解和协助患者管理疾病的重要形式。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可能面临多种挑战,让家属们难以应对。



 影响家属与患者沟通的常见因素

1. 患者的理解和表达困难

受疾病影响,患者可能在理解复杂信息或情感表达方面存在困难。某些精神障碍可能影响患者的语言能力,导致语言表达困难,使他们难以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或需求。

2. 患者情绪波动

患者可能经历情绪波动,导致沟通时容易产生误解或冲突。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可能使他们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家庭成员的态度

如果家属对精神障碍缺乏了解,导致沟通时使用不当的语言或态度,如无意中表现出批评或指责的态度,会增加患者的防御心理,增加沟通的隔阂。

4. 恐惧与羞耻

患者可能因社会对精神障碍的偏见而感到羞耻,导致他们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而家属可能也会对患者的病情感到恐惧,从而影响他们的沟通方式。

5. 缺乏时间与空间

家属可能因工作和生活压力而缺乏时间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此外,嘈杂或不适合的环境可能影响沟通的质量。

6. 期望不一致

家属和患者可能对治疗和康复的期望不同,缺乏共同的沟通目标而导致交流的无效。

7. 防御心理

患者可能因过去的负面经历而对沟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交流困难。家属可能因担心患者的反应而避免某些话题,影响沟通的开放性。

8. 缺乏专业知识

一方面家属对患者的病情缺乏了解,导致沟通时出现误解。另一方面,家属不知道如何有效支持患者,也影响了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促进家属与患者沟通的有效方式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对家属来说也是一个挑战。那么,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呢,以下这些建议可能会帮到您。

01  正确看待疾病

家属可以主动学习一些精神疾病相关的知识,了解疾病的常见症状,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的言行表现是由疾病导致,是患者不能控制的,帮助家属深入理解患者的痛苦。在特殊时刻,可以给予患者支持和安抚。

02  创造安全的沟通环境,保持耐心与理解  

与患者沟通时,尽量选择一个安静、私密的地方进行交流,减少外界干扰。家属要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和想法,避免打断或急于给出建议。理解患者可能会经历情绪波动,尽可能保持冷静,给予包容的态度。

03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关注非语言信号

家属在向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尽量清晰明了,避免模糊的表述。使用简单、直接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注意患者的面部表情、姿态和语气等肢体语言,这些非语言信号可以提供重要信息。同时要根据患者的非语言信号调整沟通方式,给予适当的反馈。

04  使用开放式问题,提供支持与鼓励

如果患者不主动说话,家属在与患者沟通时,可以采用一些引导式的对话,使用开放式问题(如“你觉得怎么样?”)来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患者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患者知道你时刻在关注他,关心他的健康和幸福,增加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信任感。

05  设定界限,避免争论和批评  

在沟通中设定合理的界限,确保双方都能感到舒适。家属即使不同意患者的看法,也要尊重他们的感受,避免争论。保持开放的身体语言,避免让患者感到被评判或威胁。给予患者积极的反馈,鼓励患者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想法,增加互动。如果沟通中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导致无法继续进行,可以适当的停止沟通。

06  定期沟通  

定期与患者沟通,建立稳定的交流习惯,增进理解和信任。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增进亲密感。

通过以上方法,家属可以与精神障碍患者建立更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促进康复。同时,家属在关注患者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必要时要寻求专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