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中佟掌柜的口头禅让人上头,其实这话我们也老说,常常每到夜晚就启“网抑云”模式,脑中就滚动播放这些微不足道的憾事,而且还是重播!
网络上戏称人生憾事归结就是“两错”——错误、错过。
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错过了应把握的机会,什么时候回想都会捶胸顿足,反复在脑中假想:如果我×××,会不会就×××。明明人生没有后悔药,也没有时光机,但很多人却总在回想那些不如意的时刻,反复折磨自己,让自己陷入抑郁焦虑的情绪中,这是掉入了“反刍思维”的陷阱!
反刍思维:总是想太多,放不下过去
经历某些挫折或不如意后,总是忍不住去回想,不停纠结事件产生的原因;而反复思考的次数越多,消极情绪就越厉害,我们就越痛苦,这就是反刍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放不下痛苦的过去。
反刍思维就像一潭死水,稍有不慎跌落其中,暗中涌动的漩涡就把我们拖下去了。尤其是当我们面临压力或不开心时,很容易被勾起以前的痛苦回忆,把压力事件放大,更加消极地看待问题,导致心情更低落,越难过越想,越想越难过,如同滚雪球般终将我们压得喘不过气,让我们更加抑郁焦虑。
这样的反刍机制一旦开启,很难停止下来。它会占据我们的大脑,消耗我们的能量和精力,影响我们对其他事情的思考,悄无声息地偷走我们的注意力,阻碍我们看到美好的事物、享受幸福的时光。
如果反刍思维成为一种习惯,会威胁身心健康。如果不加以调适,甚至可能会引发抑郁症、焦虑症,同时延长抑郁发作的持续时间。
▌教你一个小方法辨别自己是否陷入反刍思维漩涡中:
总反复空想过去的事情;
想过后对现状没有丝毫帮助,没有“接受”和“释然”;
想不出可行的办法来解决;
想过后心情更差了,更焦虑、更难过。
出现以上情况的时候,要及时提醒自己跳出这种思维怪圈,这可是活脱脱的精神内耗呀。当然想解决也不是没有办法,且看下文~
是反刍,还是自省?
可能有伙伴会疑惑,我不去反思自己的失败,怎么能汲取经验、纠正错误呢?找到反刍思维和自省的边界很重要。
有时候我们思考过去的事,并不全是反刍思维,也不都是有害的。能从思考中获取经验,消除消极情绪就没白想。尽管自省一开始也可能会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但最后会接受和释然,能让自己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反刍思维仅关注消极的一面,只会放大问题,反复思考过去的烦恼,越想心越烦乱,甚至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
4招让反刍思维退退退
改变视角,不要过度分析
我们总喜欢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反复咀嚼过往不愉快的事情,其实是在间接重复经历,使自己痛苦加倍。
但如果我们能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段痛苦的经历,往往更理智,也能找到新观点来解读,痛苦大大降低。
分析事件时,无需把某个人的某句话、某个动作放大,别人的无心之举加在自己身上,背负越来越多迟早会被压垮。
意识到自己总在思考细枝末节时就告诉自己:可以了,到此为止,已经差不多了。
分散注意力
如果有那么一瞬间已经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反刍思维,就不要再想啦,立马打断自己,转移注意力,另外找点事情做,例如小游戏、做家务、跑步等,都可以将我们从反刍思维中拉出。
还有个方法,就是尝试一下“幸福便签”,回味当天发生的3件幸福的事,并记录下来,长期坚持便能明显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增加。将关注点从坏消息转换到身边的小确幸上,也是我们克服反刍思维和改善情绪的好方法。
表达性写作外国学者Gortner提出使用表达性写作来叙述相关事件,摆脱反刍思维,纾解消极情绪。
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很清楚发觉自己的思考模式,能更全面认识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此外,写下来后,我们知道以后还有时间再去思考,这件事便不会占据所有的心思。
如果你有挥之不去的负面想法,与其在脑海中百转千回,不妨把它写到纸上。每天试试记录心情日记,向日记本倾诉无法对他人开口的话吧~
建立时间界限,寻求他人支持
很多伙伴常常在临睡觉前开始“反省”,越想越emo。不妨给自己设置10分钟的限度,时间一到就给自己暗示心理复盘已经结束,无需再多虑,给心理按按摩,进入好梦即可。
日常向亲朋好友求助也是一个好方法,他们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不同见解。
不过,要注意倾诉的“度”,过分倾诉自己的负面情绪反而会使对方反感,为了情谊,请给倾诉时间设个界限。超过这个界限就转换话题吧,剩下的解决方法我们独自找寻即可。
科普---双向情感障碍怎么办?自我监测+自助策略,一文掌握
双相障碍是一种疾病,是可以预防,可以监测,可以治愈的疾病。
双相障碍的自我监测
双相障碍的突出表现为异常的情感高涨与情感低落的交替发作。高涨期的兴奋和行为的异常活跃,低落时的悲观绝望、自贬、自责,甚至自伤、自杀行为,其时的心情就如同在沸点和冰点之间的游移徘徊。
那么,究竟我们是否可以及时观察到“自体温度”的变化,及时自我预警,早期干预或就诊呢?
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医生的专业指导,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1.需要做到“有人可依”
这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了解你的朋友或家人,对你提供足够的支持,帮助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你的生活有所观察和察觉,当遇到问题他们可以提供支持。
2.要做到“有工具可测”
通过一些工具和软件,可以对自己情绪做到监测,及时了解自己的情绪动向。做好了情绪的自我监测是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就是如何采取自助措施了。我们提出几个需要坚持自助步骤,可能有助于维持稳定的情绪。
双相障碍的自助策略
3.坚持治疗增强对疾病的了解
每个有双相障碍经历的人都要对双相障碍这个疾病的症状,治疗药物和治疗周期有一定认识。通过和医生的沟通,尽量了解自己疾病的病程变化,理解自己症状缓解的过程及维持用药时间。
▌这个沟通的过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医生充分的信任和积极主动的沟通;
●了解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心理变化过程、症状变化,收集动态性的自我症状观察信息,为可能突发病情变化做足准备;
●按医嘱服用药物,遇到问题及时和医生商讨;
●必要时可以联合心理治疗或支持,积极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情绪波动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困难等。
4.及时关注自身情绪变化
在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早期,情绪变化、睡眠模式和行为方式上已经有迹象出现。
▌早期抑郁发作的迹象如:
●人际交往:不想参加朋友聚会,或避免和朋友相处;感觉和人相处困难,担心别人对自己有看法;
●生活能力:感觉平时可以做的家务无法继续,乏力或没有精力;
●生活规律:食欲变差或睡眠模式有所改变,夜间入眠困难或日间睡眠增多;
●躯体感受:开始出现容易头疼或其他无原因的躯体不适感。
▌早期躁狂发作的迹象:
●工作能力: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感觉不错,精力旺盛,工作效率超乎寻常的好;
●人际关系:容易挑剔同事或朋友,容易激惹,经常滔滔不绝,不容身边的人有不同意见,朋友会评论一件小事都和朋友争执;
●躯体感受:精力过于旺盛,无谓忙碌却不感疲倦,或经常感觉饥饿(却可能“忙的没有时间吃饭”),容易出汗。
5.出现以上问题,如何应对?
●寻求身边家庭成员或朋友的帮助;
●及时门诊随访,告知医生,做药物调整;
●严重程度加重的时候一定要寻求任何可以获得的、自己信任的帮助,以便于在他人帮助下接受治疗。
6.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
构建支持性的人际系统对维持好的情绪状态非常重要。寻求可以信赖的朋友,哪怕他们只是倾听,不能提供建设性的意见,这种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性的价值!他们本身的陪伴,支持就提供了足够的帮助。
维持原有的工作生活节奏,建立定时参加体育锻炼,定时睡眠,定时进入工作或会见朋友的模式,对维持稳定的情绪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当情绪有些许波动的时候,仍带着情绪规律生活,会对情绪调节起到正性调整的作用。
7.学会处理生活应激
应激会诱发抑郁或焦虑的产生,因此处理应激对预防双相发作非常重要。首先,通过既往的治疗,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和自身的局限性,一旦遇到自己难以处理的困局,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独处或寻求支持性朋友的帮助。通过听音乐,积极的锻炼,约见朋友一起喝咖啡,外出旅游,看一场电影和音乐会等,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去放松。
当有难以处理的情绪,积极给予充分的心理关注,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总之,双相障碍是一种疾病,是可以预防,可以监测,可以治愈的疾病。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认识,充分的准备,从知识和心理上自我发展,最大限度避免社会功能受到影响,我们会在带着疾病不断成长,克服疾病的压力,长出勇敢的翅膀,去飞翔。
疗领域,恐惧症患者会认为他们的恐惧是真实的,但他们的这种恐惧体验往往与所处的环境(那种真正的危险)并不符合,他们的恐惧带有一定的夸张性。
另外,所有的恐惧的这样的一种反应,会对个体产生明显的负面的影响,比如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业、工作、人际交往,他们的生活的质量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就是整个的恐惧症的一个大概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