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解离是一种防御机制吗?
在做个人体验的时候,在咨询师的引导之下就回到过去的发生的事件当中,发现自己通常都是在第三者的视角来去看自己,这是不是一个解离的表现?如何看待这样一种状态?
我们先来看一下,解离,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防御机制,那么这个防御机制是怎么来的?
是个体在遭遇到环境的敌意,或者是持续暴露在一个有敌意和伤害的环境当中时,个体通过让自己的心理功能以及他的生理功能突然中断下来的状态。
当然,我们所说的这个环境,不是一个凭空存在的环境,而是指个体主要所处的环境,比如重要养育者给孩子提供的养育环境。
如果养育者对这个孩子有持续的伤害,这个伤害不仅仅是定义为伤害,而是带有虐待性的伤害,比如说长期的情感忽视、情感虐待,以及家庭暴力等。
孩子长期被暴露在这样一个持续的激烈的家庭的暴力的环境当中,甚至是遭遇到性侵的时候,都非常有可能会导致这个孩子的解离状态。
我们可以把突然中断理解为是瓦解掉了。
一个人的自我、人格、心理功能等在非常强的刺激之下,会进入中断、瓦解,自我崩溃和分崩离析的状态,这就是解离的状态。
那为什么会进入解离状态?
一个人遭遇自我人格、意识的突然崩解,或者是功能中断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保护自己的。
是可以不被这种可怕的,来自外界的虐待、暴力或者性侵,或者是长期的忽视等这些有害的、有损伤的东西给破坏掉。
所以,首先,解离是一个防御机制,但这个防御机制第一个功能是用来保护自我,或者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去保护自我的,能够让自己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
当然可能大家会问:他都已经分崩离析了,怎么可能还稳定呢?
所以这个实际上是说什么呢?是说在解离的这个过程当中,这个人的自我的意识状态解离,也说人格解离。
解离分成四个部分,就是有行为的解离,情感的解离,体验的解离,还有感觉的解离,一般来讲是四个部分。
那有人可能只是行为的解离,有人可能只是情感的解离,有人可能只是感觉的解离,非常严重的解离的话,可能就是他的整个系统完全处在解离的状态。
综上所述,人在遭遇到这种重大创伤时,会采用一个保护机制,就是解离。
我举个例子,一般的解离,除非是非常严重的创伤,就是突发性的创伤,导致一个人短暂解离。
但如果,一个人在生命早期,可能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或者在一个婴幼儿的时候,他就已经被暴露在了一个有害的养育环境中,主要是情感忽视、情感虐待,身体的暴力,身体的虐待,还有新的创伤等,我们就说这是非常极致的伤害,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这个孩子就会采取这样一个方式,让自我躲进他自我的另外的一个保护伞里面,可以把自我保护起来。
这时候可能解离的状态可能会持续出现或存在。
最极致的就是多重人格,或者双重人格,他在两个人格当中切换,他的一个人格是这样的,他另外一个人格可能跟这个人格差异非常大。
比如主人格是一个十几岁的一个小女孩,另外一个人格可能是一个十几岁或者20岁年轻男孩。
然后他主要交替使用这两个人格,就是为了去保护自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去维持自我的这个稳定性,让这个自我还能够去运转,就是还有一些功能他可以去运转。
因为无论是多重人格,或者严重的解离,他们还是可以去有一些正常的功能去学习工作的,都还是可以去做一些事情的,可以维持一个功能运转,那么解离就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的保护方式。
另外一个问题:在做个人体验的时候,好像总是回到第三视角,这是不是一个解离的表现?
这个不能算是解离。
你只能说你是回到回忆过去的状态,你发现自己在看过去发生的这些事情。
那只能说你是站在了一个观察者的位置上,就是自己观察自己的位置上,或者是一个旁观者的位置上。
可能你从情感上很难去回到那个当下,譬如说你20年前经历过一些什么事情,你在做个人体验的时候,跟咨询师去谈这个事情,你谈着谈着,你就能够去想到过去的一些事情。
那个画面可以在你脑海里出来,你可以看到和描述那些画面,但是你并不能够进入到那个画面里面,成为当下的主人公。
这可能是在回忆过去时,在压抑自己,不从情感层面去体验,不去经历过去的那些情感体验。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那些画面,但是我们可能感受不到画面里的情感。
作为过去发生的重要事件,你在这个事件当中肯定有很多复杂的情感,比如恨,或者羞耻,或者是很深的委屈等,但是跟咨询师去谈的时候,只能谈那些事情,只能谈理智层面上觉得当年的自己应该会感到羞耻。
但是你谈的过程当中,并没有相应的羞耻的体验,那我们就说可能是在情感上在保持距离,或者在情感上隔离当年的那个经历。
这个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保护自己,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事件当中个体的情感体验可能是很难去耐受的。
一般我们面临的这种焦虑,或者是恐惧,或者是羞耻,如果它的剂量非常强的话。这个是让人不太好去耐受的,我们都会倾向于去回避掉这些情感体验,所以这也是一种自我的保护的一个现象,不是解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