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焦虑障碍有关的6件事

发布人:李娜 文章来源:转发

2019年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各类精神障碍中,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终生患病率为7.57%。作为国人患病率最高的精神障碍,您了解焦虑障碍吗?今天就带大家一文读懂,了解焦虑障碍。

1.什么是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包括那些以过度的害怕焦虑,以及相关行为紊乱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害怕是对当下真实的、或者迫在眉睫的威胁的反应,焦虑是对未来威胁的预期。

害怕与焦虑有所重叠,也有所不同。害怕经常与“战斗或逃跑”相关的自主神经系统唤起、当下有危险的想法、逃跑的行为有关;而焦虑常与为未来威胁做准备时的肌肉紧张、警觉,谨慎小心和回避行为有关。

焦虑障碍是精神障碍的总称,具体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恐怖性焦虑障碍等不同类型。各种不同的焦虑障碍,都以过度的害怕和焦虑为主要临床特征,但也有一些不同。大家可能会听说过这些诊断名词,这里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方便理解:

广泛性焦虑障碍

是一种慢性焦虑障碍,患者会因为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原因(很多在别人看来都是“琐事”)而感到无法控制的、时轻时重的担忧。

惊恐障碍

是一种急性焦虑障碍,以惊恐发作为主要特点。惊恐发作是指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测的、强烈的惊恐体验,常常伴有濒死感(感到自己要死了)或失控感(感到自己要疯了);发作时还常常伴有强烈的心脏和神经系统症状,比如心慌、大汗、呼吸困难等。

恐怖性焦虑障碍

焦虑指向明确的客观对象或特定情境,比如社交恐怖障碍(在社交场景中感到恐怖)、广场恐怖症(在难以逃离或难以获得帮助的情境中感到恐惧)、特定恐怖障碍(比如“晕血”“恐高”等)。

2.容易焦虑就是病吗?

通常,焦虑有两种形式:正常焦虑和病理性焦虑。

正常焦虑,是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在现实的问题上,并产生清晰、具体的行为来解决问题。

病理性焦虑,临床又称焦虑症状,指持续的紧张不安,无充分现实依据但感到即将要遇到威胁或大难临头(灾难化),常伴有明显的躯体焦虑症状(心慌、出汗、胸闷、肌肉紧张等)。

只有以病理性焦虑为主要表现的,才是焦虑障碍,又称焦虑症。

当你焦虑的时候,可以拿出笔记本,详细记下你的焦虑。比如,你可以写:“明天考试会挂科”。然后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这个焦虑/担心是现实的吗?

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吗?

这个焦虑激励我采取行动吗?

有可行的解决方案了吗?

我行动了吗?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全是否定的,那么你的焦虑可能就是病理性焦虑,让你产生了没有必要的紧张、焦虑和压力。

3.哪些表现可能是焦虑障碍?

焦虑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多种精神心理症状以及躯体症状。

举例来说,焦虑的表现包括但不限于:

1)唤起:过分警觉;精神紧张不安;惊跳反应增强。

2)情绪症状:恐惧;忧虑。

3)思维症状:非现实性地评估自身或他人所遇危险。

4)行为表现:目的行为受限;运动性不安(无目的小动作);回避可能增强不安全感的处境。

5)躯体症状:①过度换气:昏厥,感觉异常,手足搐溺;②肌紧张:疲劳,疼痛,僵硬,颤抖;③自主神经活动增强:心动过速,脸上发红发白,口干,腹泻,出汗,尿频;④其他躯体症状:胸骨压榨感等。

6)其他相关症状:人格解体(感觉自己不真实、或感到周围环境不真实),继发情绪低落等。

4.焦虑障碍如何治疗?

焦虑障碍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

1)药物治疗。包括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等。其中抗抑郁药常用于焦虑障碍的长期治疗,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起效快,常用于急性期,但因有潜在的成瘾性,不建议长期使用。

2)心理治疗。包括自助的心理治疗、个体治疗或可用于焦虑障碍的团体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BT),能够帮助了解自己的问题、想法、感受和行为,以及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并帮助调整焦虑相关的负性思维和回避行为。

放松疗法通过学习肌肉放松技术,可以在感到焦虑紧张时应用。

正念认知疗法(MBCT)将认知理论与正念技术相结合,提高应对不良情绪的能力和技巧,起到改善焦虑症状和防复发的效果。

5.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该如何选择?

通常认为,药物治疗起效更快,急性期效果更确切,可得性更好,消耗时间精力也更少。而心理治疗作用更持久,但可得性不如药物,需要的时间精力更多。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或单用心理治疗。

6.焦虑障碍需要治疗多久?

焦虑障碍的全程治疗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痊愈;症状得到控制后仍需要进行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避免复发。减药时需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发现复发征象,则迅速恢复原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不同类型的焦虑障碍所推荐的治疗时间有所不同,具体治疗时间需要咨询专业的医生。

通过今天的介绍,相信您对焦虑障碍有了初步了解。记住,有焦虑情绪不等于有焦虑障碍!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及时倾诉与求助等方式,都可以帮助缓解焦虑情绪。但如果焦虑已经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自我调节仍没有帮助,一定要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寻求专业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