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反复发作的病症,是身体成了情绪的战场

发布人:李娜 文章来源:转发


反复发作的病症,是身体成了情绪的战场

表面上,我们会说希望自己不要得病,面对身体的症状,但有时候人们宁愿选择熟悉的痛苦,也不想改变自己的症状。

因为,症状有它隐藏的意义,这往往是我们熟悉又不愿意失去的一种陪伴。

朋友的咽喉又出现了异物感。

每次她和男友的关系出现问题时,咽喉就会发作,一直也没能治好。

其实,她是知道原因的,她给男友发消息,男友一直不回复,在等待回应的过程中,她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

一夜失眠之后,咽喉就开始不舒服了,最后甚至会连话都说不了。

如果我们仅仅是把咽喉肿痛看成是身体的一种症状的话,我们就只会想着要把这个症状给治好,把它带来的难受不适给去除。

也许我们可以通过药物将症状暂时的去除和缓解,但它却总会一再出现。

因为,拥有症状,就意味着拥有了症状背后的东西。

医学博士施琪嘉教授曾说过一个例子:

话说有位女同学,特别不喜欢跟人打交道,但是又偏偏被分到了临床科室,不得不每天接触各式各样的人。于是,这位女同学的皮肤上,就出现了类似湿疹的皮肤炎症反应。

而这位女同学之前的皮肤非常好,就是因为在临床科室每天都需要跟人打交道的工作,让她的皮肤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反应。

后来,她转到实验室工作,不用经常和人打交道之后,皮肤问题也自然消失了。

皮肤的症状,不仅仅是在表达身体器官的状态,同时也是一个人全部内在心理和关系的表达与反应。

譬如说,有人看到自己心仪的男神女神靠近时,脸就不受控制的红了起来。

脸红不仅是皮肤的反应,更是内心的呈现,那种既想靠近又不敢靠近对方的复杂心情。

因为,皮肤是亲密关系的象征,皮肤的问题会反映关系的状态。

爱与恨,都是个体维持自我稳定与自我发展的重要方式,就像笑与哭、快乐与悲伤,都会存在我们的情绪之中,都对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那些反复出现的身体症状,常常是来自于我们内心中,未经处理过的爱恨交加的情绪冲突。

我们从小就会通过身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尤其是还没有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时候。

譬如,当父母忽略孩子时,孩子会用挑食的行为让父母关注自己的身体;当父母不给孩子买玩具,孩子撒泼打滚。

这些,都是通过身体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在问题的背后,常常暗藏着一份积极的动力。

催眠大师埃里克森认为,每个现象最初产生的时候,都是我们内在在保护自己的结果。

所以,在呈现的现象背后,我们要去发现的,是问题症状下的资源和力量,而不是单纯的试图去消灭这个症状或现象。

那么,我的这位朋友咽喉肿痛的背后,是否也有一些资源和力量在保护着她呢?

和朋友聊天她才说起,她和男友的互动模式,就像小时候和父亲的关系。

她说印象中很深刻的,是爸爸和她一起玩捉迷藏。

开始父女俩还玩得很开心,可玩着玩着爸爸忽然就不见人了,她找了一个下午都没有找到。

年幼的她根本不知道,爸爸担心上班时会被女儿缠着,所以借着和女儿玩捉迷藏的游戏,偷偷溜走去上班了。

每次父亲的忽然消失,小时候的她都根本没办法解释这件事情,出于害怕和担心,每次她都越发的不愿意让爸爸离开。

而她的爸爸为了不耽误出门,就越发的每次都悄悄离去,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要么和她玩捉迷藏的游戏,要么趁她不注意就出门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慢慢的知道,是爸爸要去工作的因素,虽然理智上她也是这么说服自己的,但在情感层面,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和愤怒。

她记得小时候她曾对父母表达过自己的难受,爸爸妈妈为什么经常这样忽然的消失。

父母告诉她的是:没办法,要工作,都是因为你太缠着爸爸了;不工作,就挣不到钱,就没饭吃……

每次父母这么对她说的时候,她的内心就像打翻了五味杂陈。

有和父亲玩耍的欢乐,也有父亲忽然离开的难受,有对父亲陪伴的渴望,也有对自己影响父母工作的自责。

每次,她都想告诉父母,她对这种不打招呼就忽然离开的做法感到难受,但她却一直说不出来。

因为在理智上,她也不停的对自己说:不能影响爸爸妈妈的工作,他们也是没办法的。但是在情感上,她又清楚的知道,她很渴望父母能够多陪陪她,她很怕忽然世界上就只剩下她一个人的那种孤寂。

同时,她也有自责和担心:是不是自己的需求太多了,是不是自己的需求是不对的,自己总是缠着父母,总是打扰到他们的时间安排。

这种情感和理智的冲突越来越多,没办法表达的情绪,最后就变成了身体的症状。

每次有情绪的时候,她的咽喉就会有异物感,接着肿痛,甚至是说不出话来。

当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情感的不愉快,转移到身体的不舒服上面,从而间接地缓解了内心的痛苦。

所以,每次亲密关系出现矛盾闹冷战闹分手的时候,她都会出现咽喉肿痛。

这种感觉就像是,那些忽然离开的人并没有消失一样,而是通过咽喉异物感的存在来陪伴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她的咽喉一直好不了的原因。

因为她的潜意识,不想失去这份熟悉的陪伴,哪怕是令自己难受的。

很多来做心理咨询的人,本身就是处在一种矛盾的、挣扎的状态,一种想要改变,又对改变存在焦虑的心理。

因为改变就意味着,要脱离过去紧抓不放的行为模式,虽然很难受,但那却是熟悉而安全的。

就像这位朋友,咽喉异物感症状带来的难受和不适,她会去找医生开药方,想要去除这个症状。

但是这个症状的背后,代表的是,她想要得到回应和陪伴的心理需求。

咽喉异物感,每次想要发出声音都会让人不舒服。而这种不舒服,就仿佛是发出的声音有了回应一样,虽然不舒服,但至少有回应。

痛的回应也比没有回应要好,这是她很想要得到的。

假如症状真的治好了,就等于把这种回应给消除了。

没有回应,这并不是她想要的。所以她的潜意识会让她不断的出现这个症状,因为这个症状最初保护令她,在爸爸忽然消失之后,在她想对爸爸表达自己的伤心、难过、担心、自责,却表达不出来之后,在她渴望得到爸爸的回应无果之后,咽喉异物感的症状跑出来陪伴了她这么多年的成长。

如果我们没有理解这个部分,症状就会反复出现。因为我们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了解决问题的地方。

如果我们不能看到潜意识的需求,身体就会变成解决冲突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