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孩子的模仿能力?

发布人:李娜 文章来源:转发

    模仿,是指一个人有意识地重复他人行为的过程。儿童的动作、语

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模仿是学习与

发展的基础,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游戏、语言、社交沟通行为、以及其他形

式的集体活动,是儿童不能忽视的重要能力,没有模仿,儿童很难学习及

适应社会。

   毫无疑问,模仿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能力,儿童最初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就是从模仿中获得的,这也是模仿最重要的功能。

然而对于我们的自闭症孩子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普遍都较弱,这意味着他们无法很好地获取经验和知识,从而令各方面发展迟缓。


模仿有哪些类型?

模仿有很多种,我们总结了几个常用的模仿类型:

1、物品操作模仿:模仿使用工具、操控物件等;

2、大动作模仿:模仿一些肢体动作,例如拍手、摸头、转圈、摸肚子等;

3、精细动作模仿:模仿一些手部动作相关的内容,例如比耶、比ok、比爱心等手势作;

4、口腔动作模仿:模仿一些需要调动口部肌肉群的动作,例如吸气、吹气、弹舌、鼓气等;

5、生活各方面的模仿:生活处处是模仿,例如模仿他人的开心生气伤心等情绪,电视上动画片人物的一些行为动作等;


模仿的核心是什么?

在训练孩子去做模仿之前,需要我们明白模仿的核心,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建立训练场景和指引孩子。那模仿的核心是什么?

*示范:每次模仿前,都需要有示范

*形式相似性:模仿的示范者和模仿者需要模仿示范的内容,同时根据孩子的能力情况来调整模仿精准度的要求

*立即性:示范结束后需要立即进行模仿,一般来说要在3秒内做出模仿反应


开始训练孩子的模仿能力

以下尝试采用行为分析的方式(前事/行为/结果,即ABC)来设计训练内容,这里以“拍手”的大动作模仿为例。

开始前准备

在开始前,要事先清楚孩子的能力发展程度,来为其设定训练目标。如小慈基本上不会模仿别人的行为,总是自顾自玩,经过专业评估,得知其模仿能力很差,因此目标便不会定得太高,小慈的模仿动作形式有点相似即可。

前事(A)

由治疗师或家长进行。因为需要孩子观察示范动作,所以在发起前事时,需要先拉住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眼神集中在自己身上,然后进行动作演示,多次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到指令的泛化。

例:老师呼叫小明的名字,把小明的注意力拉住后,发出指令“跟着做”,然后做出“拍手”的示范。在后面多次的训练中,老师的指令也在变化:“跟着我做”,“来一起做”等等。


行为(B)

由孩子进行。当孩子接受到示范动作信息后,需要让其立即进行模仿,而且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和孩子当下能力给以辅助,当然辅助形式可以多样(多次示范、肢体辅助、语言指导等)。最后是否达到训练目标,也是要根据孩子能力情况而定。

例:老师示范完并叫小明跟着做时,小明无动于衷,在老师语言指导和肢体的辅助下,小明进行了“拍手”。

结果(C)

由治疗师或家长进行。要以强化为主,通过语言、社交互动、物品等来表达肯定和表扬,以增加孩子后续出现正确行为的频率,通过反复练习后习得该技能。如果孩子做错了就需要马上纠正,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当下立即纠正或重新呈现ABC步骤让孩子知道正确的是怎样的。

例:第一次老师让小明模仿“拍手”,小明能够独立完成,老师竖起大拇指表扬小明并分享给小明一个玩具小汽车,小明十分开心。


注意事项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这么顺利配合地完成这些训练,因为孩子大多都缺乏经验而且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以下根据我们遇到过的现实案例,为你总结应该要注意的事项:


1、孩子真的不会

一定要抱着循序渐进的心态,我们可以多次尝试,逐渐让孩子适应和学会,例如我们可以设置三次一样的目标,第一次全程辅助,第二次半辅助半自主,第三次让他试着独立完成。


2、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

干预训练前要保证孩子具备基本的先备技能,如可以安坐、眼神对视、可以等待、对人的关注等等;另外也需要在干预训练前先调整好孩子的状态,可以和他互动,玩一些他熟悉的喜爱的小游戏热热身。


3、选择项目的难易程度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因此同一个训练项目对其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建议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评估孩子能接受的难度,再进行项目内容调整。一般来说物品操作模仿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4、目标的选取

根据小朋友能力不同选择不同,要事先清楚孩子的能力发展程度,来为其设定训练目标。很多时候目标选择不够好,训练效率会下降。


5、多步模仿,巩固经验

要尽量让孩子保持更长时间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如果动作模仿能勉强达到但持续时间极短也是不行的,这时可以考虑降低难度从物品操作模仿开始练习。


6、自发模仿

积极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以吸引孩子、引发孩子的兴趣为主,这样孩子习得技能的效率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