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退役时的心理适应

发布人:lihuijun 文章来源:

军人退役时的心理适应

退役,是军人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角色变换。即将告别朝夕相处的战友,告别熟悉的军营和手中武器,告别听惯了的军歌、军号,踏上新的人生之旅,但是未来怎样还是个未知数,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

一是未实现个人愿望的失落心理。临近退伍,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几年来的军旅生活作一番回顾和总结。自己的愿望实现了,自然就满心欢喜;如果个人的理想没有达到,心里就难免有些不平衡。于是各式各样挥之不去的忧烦萦绕在心头:认为辛辛苦苦白干了,对领导产生了怨气;认为这辈子跳不出“农门“,前途无望;觉得丢了面子,无颜见家乡父老;怕恋爱对象吹灯,等等。这类委屈感、失落感、吃亏感的存在,妨碍了对服役期间的得失以及自我价值的正确评判,容易导致违纪等不良行为的出现。

二是对前途的忧虑心理。已经确定退役的官兵想的最多的还是未来。他们担心,在部队摸爬滚打若干年,退役后能适应地方工作吗?能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岗位吗?能适应地方的人际关系吗?许多问号总是在脑子里打转,种种忧虑油然而生。若不及时调适,可能发展为自信心的丧失,严重的甚至会失去今后生活的勇气。

三是对工作的松懈心理。大多数官兵在退役前,都能够珍惜在部队的最后时光,保持过去的工作热情和干劲,站好最后一班岗。但也确有一部分官兵临退役前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该松松劲、歇口气了。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的,可能认为自己该得到的得到了,再干已没有必要;个人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则可能认为自己就这样了,再干也是白搭。不少临退役的官兵急于回家乡联系工作单位,也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个别官兵的这种松懈情绪,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和消除,会迅速蔓延开来,影响部队的正常工作,削弱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对军营的留恋心理。绝大多数官兵在结束军旅生活时都会对军营依依不舍,充满了感情。军营里虽苦犹乐的生活、充满刺激的训练,在大脑皮层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官兵间互帮互学、互谅互让的同志爱、战友情,在心田里留下了缕缕温馨。这种留恋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但总是沉湎于过去,也容易使人裹足不前,延缓对新环境的适应。

怎样调适退役前的种种心理不适呢?

第一,要改善心境。人对某一事的消极情绪会扩散成为一种心境,心境不佳就很难对事物作出客观的评价。要改善心境,退役官兵自身要调整认知差距,保持心态平衡,跳出个人小圈子,从大局和长远出发,冷静、客观、全面地总结自己服役期间的得与失,消除烦恼情绪。要坚信自己经过数年部队生活的熏陶,无论是思想认识、文化水平、工作经验,还是能力、意志、情感、性格等心理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

第二,珍惜荣誉,站好最后一班岗。“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服役数年,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留在了军营,为什么不在自己走后给战友们留下个好印象,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呢?要把对军营的留恋心理升华到站好最后一班岗上来,多给部队留下好经验、好思想、好作风。同时珍惜战友情谊,不要计较过去的磕磕碰碰,抬头向前看,人生的路还很长,如果总纠缠过去的恩恩怨怨,做出冲动鲁莽的事情,于人于己都不利。

第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些人对未来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要求过高,而对将要出现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估计不足,这种一厢情愿的结果常常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失落感。因此要合理选择工作目标,树立是金子无论在哪里总会闪光的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岗位越来越多样化,就业机会大大增加,非国有企业不去,非铁饭碗不端的传统就业观念需要改变。实事求是地择业,有过硬素质不愁找不到工作。

第四,做好转入地方工作的心理准备,尽快适应地方生活。一是要学会按地方工作特点行事,地方工作方式与部队有很大不同,命令式的工作作风和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会令人反感;二是要认识到地方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要非常谨慎小心;三是要熟悉地方社会生活环境,地方生活气氛相对松散而丰富,不能把部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搬到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