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战斗应激反应及其对策

发布人:zhangzhaoxia 文章来源:

军人战斗应激反应及其对策

战斗应激反应是军人战时常见的心理反应。

一、什么叫战斗应激反应?

在战争条件下,会使军人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如惧怕受伤、对以后可能变成残疾的忧虑、战友被枪炮打死的场面、长时间精神和躯体过度疲劳等,常常造成强烈的应激反应。适度的焦虑、恐惧与植物神经调节障碍等应激反应是正常的,只有当这些反应强烈,引发失能性的心理反应,使患者不能再战斗或工作时,才能称之为战斗应激反应。

战斗应激反应的伤员不是精神病患者。这些军人是在应激下失去精神平衡,能够很快恢复正,返回部队。海湾战争的经验表明,大约有半数战斗应激反应伤员在优良的医疗救护后,48小时内可恢复正常。如果不能恢复,把伤员后送到离战斗地区较远的救护所,大部分伤员也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二、战斗应激反应的种类

(一)急性战斗反应

军人在参加战斗后数小时内发生的失能性心理反应,称为“急性战斗反应“或“战斗休克“。急性战斗反应的特点是:突然发生,生理性过度激起,持续时间短(数分钟到数小时),极可能发生威胁生命的行为,容易恢复。

1激发因素

急性战斗反应的激发因素可以分为三类:

①环境因素:疲劳、饥饿、寒冷、过热、缺乏睡眠、长时间激烈战斗、迷失方向和意外等。②人际因素:部队缺乏凝聚力和集体精神,军事指挥员缺乏威信,指挥混乱,处于预备状态或执行支援任务与前线任务等。作为预备部队和支援部队的成员,是急性战斗反应的主要激发因素。高昂的士气和部队凝聚力,则能防止急性战斗反应的发生。

③个人因素:年龄25~35岁的人比15~25岁的人容易发生战斗反应;缺乏战斗经验,缺乏投入战斗的思想准备,第一次看到死亡等。

2症状表现

急性战斗反应的一个早期征象是明显的不愿离开安全的环境。他往往是士兵中最后一个离开安全地点,而且常常回头看。他常常不必要地重复检查自己的装备,以转移其焦虑。他不理解下达的命令,很难执行甚至是简单的任务。

急性战斗反应的症状表现个体差异较大,既包括躯体生理方面的,又涉及情绪、行为等心理方面的。

①躯体生理表现:急性战斗反应的典型外在表现是双目圆睁和快而浅的呼吸,伴有多汗、战栗、肌肉紧张。还可能有食欲不振、头痛、衰竭、过度疲劳感,对噪声敏感,由于过度兴奋而发生睡眠障碍。有时发生癔病性痉挛发作和运动障碍(轻瘫或瘫痪),言语障碍,身体各部疼痛或感觉异常。常常发生神经症、心绞痛、期前收缩、胃肠蠕动和分泌功能障碍、尿频、性欲减退或旺盛。此外,可能有明显的心身症状,如上腹部不适、呼吸困难、腹泻、恶心、呕吐等。

②情绪、行为表现:主要症状有焦虑、抑郁、恐惧、精神错乱,有记忆和注意力、言语交谈等认知行为障碍。在急性战斗应激状态下,有些人表现为过度烦躁、强烈战栗和攻击性行为。如在冲锋时不掩蔽自己或躲在掩体内而不照顾同伴。最严重时会出现过多的无目的动作(类似抽搐或癫痫发作的动作)。相反,也有的人发生类似瘫痪的状态。还有的发生哭泣、逃跑倾向和不完全欣快等婴儿行为。另一些人,可能表现出压抑情绪,在执行命令时优柔寡断,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有怪诞的想法,与外界隔绝,孤独、固执、无故发怒。

(二)慢性战斗反应

慢性战斗反应,又称战斗疲劳、战斗衰竭,是长时间(数周、月或年)处于应激的结果,具有低活度的生理状态,并有退缩征象和症状。患者往往脱离群众,有抑郁症状。

1激发因素

①环境因素:疲劳、饥饿、寒冷、过热、缺乏睡眠、长时间战斗、高的伤亡率、缺乏战斗动机。

②人际因素:对领导失去信心、人际关系紧张、不能交流思想、失去集体支持等。

③个人因素:失去目的感,由于长期紧张产生没有尽头的感觉,以前存在神经症或性格障碍。

2症状表现

慢性战斗反应的征象和症状是:动作技巧丧失,挫折耐力降低,固执己见,甚至有偏执狂倾向,脱离群众,过度饮酒和用药,抑郁,失眠,体重减轻,便秘。最严重的患者表现为极慢的思维和动作,两眼发直,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三、战斗应激反应的处理

(一)处理原则

战斗应激反应宜在前线治疗。有三条主要处理原则:就近、迅速和期望。即尽可能接近战斗地区;对出现战斗应激反应症状的伤员尽早诊断、治疗;让伤员理解治疗目的,期望返回部队。

(二)伤员分类

首先要认识战场应激的正常身心反应,从而甄别有异常反应的人。

1正常反应:肌肉紧张、颤抖,出汗增加,有消化、泌尿、循环和呼吸系统反应,害怕、恐慌,对噪声敏感,失眠,有淡漠倾向,兴奋和不满。

大多数人有一种以上的正常反应。但是,如果严重程度、数量和持续时间增加到影响个人执勤的能力,那就成为“异常“了。

2急性战斗反应:有情绪和躯体征象急性发作,以严重的焦虑症状为主,持续时间长达72小时。理想的处理方法是在最低的救治阶段治疗。只有那些非常严重和有危及生命行为的人,才后送到其他治疗机构。

3慢性战斗反应:其症状和急性战斗反应相类似,但持续时间更长。只有睡眠、休息后仍无法恢复正常者,才后送到附近的医疗机构。

(三)治疗方法

1前线救治:急性战斗反应的治疗原则是立刻治疗,即在前线或其附近,由同伴或卫生员进行紧急处理。救治措施有:使患者脱离危险地区,帮助患者控制过度激起的生理状态,指导患者停止快而浅的呼吸。一个有效的办法是,让患者慢慢从1数到10,并使呼气比吸气的时间长。

2二级治疗:一般来讲,经上述处理,大部分患者即可恢复。如果由于战争的情况或由于较重的急性战斗反应,患者不能通过自救和互救而明显好转,则应送往二级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治疗措施如下: 第一,令患者安定,给予食物和香烟,只有极个别的病例要给镇静剂,不给酒类; 第二,郑重地对待患者,听他诉说,让他把经历说出来; 第三,尽可能给他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使他恢复全部工作能力。

3三级治疗:如经第一、二级治疗仍无效,则应考虑送到第三级治疗机构进行较为确定的治疗。 治疗机构应在一个军营里开展工作。患者必须和其他士兵在一样的条件下生活,必须参加日常的军事活动,严格遵守纪律,穿军服,使用同一个作息时间表,在同一食堂吃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创造一些作战气氛,使其像部队而不是医院。

(1)活动安排:每天进行常规的体力活动,如按时起床、打扫卫生、体育活动、检阅;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所有患者每天至少参加两次集体讨论,每天要进行数次交谈;加强战斗感觉,给患者安排一系列步枪射击,鼓励他们和其他士兵一样参加军营内所有的活动而不给予优惠和照顾。

(2)休息安排:在休息期间,给伤员提供热饭以及温暖、有安全保障的睡觉的地方。如果饭后不能自然入睡,则可根据需要给药。可能的时候,把伤员的病情归为战斗疲劳,并保证他们可以归队。

(3)支持与安慰:初期要给予心理卫生方面的支持,以对抗疲劳。鼓励他们对事件或感情的叙述,允许情感自由地表达和适度的悲伤。帮助他们正视现状,恢复信心、士气和愤怒,保持军人形象。

(4)归队准备:在伤员的病情稳定或好转时,要给他们分配适当的工作;注意检验伤员完成任务的能力,还可让其承担医务人员的部分工作,为新伤员的康复服务,从思想和行为上为其做好归队准备。

(5)救护的实践经验证明,患有战斗应激创伤的军人,经过三级治疗,80%能在数小时至5天内恢复正常而返回部队。如果仍有严重症状,则应将他们送到更远的后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四、战斗应激反应的预防

(一)充分了解敌方情况

可预料的事件和意外的事件相比,其引起的应激程度前者显然小于后者。因为可预料的事件能使机体作好适应的准备,以便以较高的水平耐受应激刺激。因此,需要做好充分的战前分析,了解掌握敌方装备、作战意图,对战争性质有充分正确的认识等等。

(二)增强必胜信心

即使是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事件,只要个体主观认为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就能大大降低其应激程度。因此,需要对我军及个人自身的作战能力有充分的认识要有战之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三)增加心理支持

危险之中有人伸出救援之手,尽管有时这种援救仅是精神上的,但也能起到支持和鼓励作用。要在战前多找战友、领导谈心,多取得他们的支持、信任,必要时也可与本系统的心理咨询机构联系,以取得他们在心理方面的系统指导。

(四)增强情境模拟训练

这是战时应激预防的主要措施。平时在最为逼真的战斗环境下进行训练,在有控制的条件下经历恐慌症状,对军人心理进行循序渐进的刺激,使其反复想像战斗境况的复杂性和艰苦性,使其心理承受巨大压力,体验紧张感,并将紧张度控制在心理活动的最佳状态。

(五)加强体育锻炼

强健的体魄是抗击应激的生理基础,平时要针对自己的体质和运动弱项增加训练量,积极锻炼,持之以恒,保持强壮的体格,以抗击战时恶劣环境中的各种应激源。

(六)做好放松训练

由于应激下的情绪反应伴随着骨骼肌紧张现象,放松紧张的肌肉可缓解情绪反应。因此,自我松弛疗法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松弛疗法是通过训练习得的一种根据自我多种感觉而控制肌肉紧张程度的方法。

(七)改善阵地环境,加强后勤保障

良好的环境可使指战员心情舒畅,有利于战时应激的预防。因此应努力改善阵地环境,及时消除战场上的尸体与污物。在战斗期间,应尽量创造条件,给军人提供良好的饮食、保暖和休息条件,保障军人每日至少睡眠4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