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症状和强迫思维那个先消失

发布人:李娜 文章来源:转发

躯体症状和强迫思维那个先消失?

躯体症状和强迫思维是一对纠缠不清的兄弟,躯体症状存在人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焦虑了躯体症状就会加剧。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你真的懂森田疗法?有论述过。森田先生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它实际上是一种正反馈循环,这也是很对人无法走出焦虑症的原因所在。


  误区一:没有躯体症状就不会乱想了
  

  很多朋友都有这种想法:只要没有躯体症状头脑就不会乱想了,强迫思维完全是因为躯体症状存在。这个观点很符合直觉,但你有没有想过,最初躯体症状是怎么出现的呢?大多数人在焦虑症爆发之前一定会存在过度思维反刍现象。就是会对一些事情反复思考,反复确认,但又无法发起有效的行动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无法控制这种思维反刍,似乎是大脑迫使自己在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强迫思维了。
 

  当这种强迫思维持续一段时候后,身体上就会有一些奇妙的反应。比如头晕、腹胀反酸、腹泻、呼吸困难、失眠等等。疑病强迫思维往往是躯体症状发生之后的继发性担忧。所以在躯体症状产生之前,你就已经存在强迫思维了,只不过最初可能不仅仅是疑病。
 

  所以,没有躯体症状的时候,你可能依然会对其他事情思维反刍,而且会十分留意一些身体上、生活上的细节去过度解读,思维反刍。

  误区二:强迫思维消除后躯体症状会短期内消失
   

  很多朋友说自己这两天也没怎么强迫思维,但是躯体症状一直存在呀,每天都会来,是不是说不乱想这个躯体症状也一直存在了呢?这个想法的误区在于,我们认为躯体症状只是一种短期情绪和想法刺激引起的现象。
  

  首先笔者在文章 焦虑症躯体症状的原理猜想 中论述过,躯体症状实际上是一种感受记忆,大脑可以自己启动这种感受,并不是依靠短暂的情绪刺激即时产生的。所以,很多人卡在这里,觉得躯体症状似乎是永久的,于是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觉得没希望,受打击,这样的情绪和想法其实更不利于躯体症状的消失,反而会加重、固化症状。
  

  误区三:躯体症状只能通过吃药消失,不吃药就会永久存在
   

  关于吃药的问题笔者已经写过几篇文章。首先吃药有可能会让躯体症状加重,这里存在药挑人的现象(抗焦虑抑郁的“药挑人”现象)。药物对有些人确实有作用,可以让躯体症状能够被减弱甚至消失,这其实是很好的状态,但仍然有30%的人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那么不吃药一定无法消除躯体症状吗?并不是,笔者在康复过程中发现,当自己能够逐渐驾驭强迫思维后,躯体症状其实依然会一直存在一段时间,但是躯体症状会因为你不去回应它而逐渐变轻,最后大概这样的过程持续半年,躯体症状就不会再每天“分时段出现”了。
 

  也就是说,这半年其实一直有躯体症状,但是越来越轻,并且,躯体症状基本上处于一个“被冷落”的的状态,这种冷落的方式就是不理睬、懒得想,也没有跟别人诉说症状求安慰的需求。

  误区四:强迫思维的消除就是什么也不想,禁止自己思维反刍
 

  笔者认为的强迫思维的消除,是一种“懒得去想了”、“懒得去回应”的感觉。打个比方,比如你觉得头晕,但并没有去过度解读:类似自己会晕倒、头晕是某急症的表现之类。只是察觉一下,哦,头晕了,然后就结束对头晕的思考了,继续做的别事。内心中更没有需要诉说求安慰的需求,因为真的不需要,不在意。
 

  虽然偶尔日常会有一些让自己不爽的事情,比如今天跟谁起冲突了,或者遇到一些头疼的问题多思考了一会,但睡一觉就没事了。这种思维反刍是很正常的,不会引起精神交互作用。
 

  如果你内心真的需要诉说症状、抵触症状、情绪万千,那么一定不要去禁止和限制自己去说、去想。因为这种禁止、不允许其实有另外一层作用,就是你将症状视为不可忽视,但又不敢正视的东西,那么它迟早要再次爆发。
 

  我们需要承认从在意到不在意一定是一个过程,是内心对症状看法转变的过程,也是你对症状适应的过程。所以不要强求自己不去想,而是利用正念冥想、思维解构法、家人朋友的帮助先去驾驭它。久而久之,你觉得症状也不过如此、强迫思维也不过如此的时候,就真的“懒得去想”了,此后躯体症状将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总结
 躯体症状要想消失,一定得先要达到“懒得去想了”、“懒得去回应”的状态。然后这种状态会大概持续半年,躯体症状就会逐渐的消失。适应和驾驭症状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瞬间就能掌握的,强求自己不关注会适得其反,掌握应对症状的技能和方法,培养自己内心的驾驭感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