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我们该责怪童年的创伤吗

发布人:李娜 文章来源:转发

  在美国所有的“第一女儿”中,最放荡不羁、最离经叛道的可能要数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的女儿帕蒂•戴维斯了。她曾因为和一位摇滚歌手厮混而被要求退学,1994年,她又做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她为美国《花花公子》杂志拍摄了一张裸体的照片。

后来帕蒂写了一本书,她在书中讲起了她做的那些很难被原谅的事,她没有对自己进行反思,而是把所有的问题推在了她的父母身上。她说她永远忘不了八岁那年妈妈打了她一个耳光,她说因为父母太过相爱,她没有得到足够的、该属于她的爱。那么帕蒂的责怪真的有道理吗?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像帕蒂一样的“内在小孩”,他们把许多成年生活中的不顺归咎于童年的不幸,还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把童年的不幸事件揪出来,就能消除那些不幸对“内在小孩”的影响。

这两个说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受到了很多媒体的推崇。1991年一部由抒情小说《潮浪王子》改编的电影广受好评,片中的主角汤姆是一个嗜酒如命的足球教练,很多年以来,他都对妻子和女儿很是冷淡,家庭生活他处理不好,就连工作也是一塌糊涂。

是的,他被辞退了,他不再是一名足球教练了。这看起来太不幸了,原来这所有的不幸,都来自于25年前的可怕遭遇——在他和妹妹还是小孩的时候,他被强暴过。

他哭着向精神分析学家讲述了那一段痛苦的经历,后来,他逐渐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了,他控制了自己的饮酒量,重新成为了一名教练。

这个电影让观众感动得一塌糊涂,但他们从没有想过,童年的经历真的会对成年人的生活有那么大的影响吗?他们也没认真思考过,把童年的不幸遭遇宣泄出来真的就能消除影响吗?

观众对此毫不怀疑,但作者表示有些怀疑!相信童年事件对人们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有很大影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人们相信聪明父母生的孩子一定很聪明;来自破碎家庭的孩子成年后常常会离婚;小时候遭受父母打骂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打骂自己的孩子;而那些酗酒者的孩子长大后也会酗酒,因为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喝酒。

这些现象看起来很有说服力,所以人们总是把成年的遭遇和童年的经历挂上钩,为什么没有人想过,也许是其它的问题呢?

这是因为只有把挫折怪罪给童年的遭遇,人们才能失败得理直气壮,你的问题不再是因为你懒惰、你自私、你不诚实、愚蠢、不理智,而是因为你小时候的悲惨遭遇。

你可以责怪你的父母、兄弟、老师、甚至是你的种族、年龄,但你唯独可以不怪自己,这让我们变成了受害者,而不是个失败者,在这个温情的社会里,当然每个人都会给受害者打气,每个人也都不会对受害者提出批评,所以人们才那么迫切地想要把所有的不如意都归在童年的经历上。

但这个“梦”该醒醒了。

有很多研究者已经做了很多童年缺失对成年生活影响的调查,这里有一些调查结果:

假如一个人的母亲在他十一岁之前就去世的话,那么这个人成年后会比别人抑郁一些,但没有抑郁很多;如果你是家里的老大,那你的智商可能会比你的弟弟妹妹高一些,但平均不高出一个百分点;如果一个人的父母离婚了,那么这会对他的童年生活和成年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但问题会在这个人长大成人之后逐渐消失。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童年的创伤可能会对成年的人格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非常小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将成年的失败、焦虑、不美满的婚姻、酗酒、吸毒甚至是打骂孩子怪罪在儿时的生活上。

所以,童年的事件,甚至是童年的创伤对成年后的生活影响是很小的,我们每个人都不是过去的囚犯,我们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五岁时候被父母打屁股并不会造成三十岁时的罪恶感。

宣泄的作用

对于童年的创伤,还有一个说法是:找到童年的创伤就能治愈成年的问题,这个观点到底正确吗?

《回归内在》这本书中,也讲述了一些充满想象力的治疗方法,比如写下童年的悲惨遭遇、和父母脱离关系、去寻找新的关系等,这些方法被叫做“宣泄”,宣泄会让过去的创伤事件再现。

宣泄是一种治疗技术,它在很多年以前,是一种主要的心理治疗方式。宣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我们体会雨过天晴的畅快。有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哭过了、喊过了、宣泄过了,感觉心平静了,也可以重新出发了。

但我们忽略了一件事:宣泄不等于解决问题,酗酒的伴侣、讨厌的工作、生活中的失败还在那,所以就算我们把童年的伤疤再一次揭开,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童年存在的意义并不是要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归于童年,好让我们逃过失败的责难,而是告诉我们不管童年有多么不幸,我们依然可以改变,有能力编织出新的人生和自由,才对得起自己过去所受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