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种习惯的人,很容易抑郁

发布人:李娜 文章来源:转发

   假如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人—— 当你表现不好,Ta会批评: “这都做不好,真没用!” 当你取得成绩,Ta会泼冷水:“就这?有什么好开心的!” 当你说别人优秀,Ta会马上对比:“你怎么就做不到?”可以想象,如果整天都听到这些话,人很容易就会陷入自我怀疑,最终什么事都做不好。 也许你会疑惑,天天说这话的人,是跟我有仇吗? 但真相是,这些过分的话,其实是平日里很多人自己对自己说的——

「敌对式」自我对话。 他们总是以为,只要足够严厉、苛责,就可以让自己变得上进。 但事实上,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对人影响巨大。 因为,人永远无法通过「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变好。

1.「敌对式」自我对话,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所谓「自我对话」,就是平日里我们与自己的对话,它只是头脑里的一个念头,不一定是发出声音说出来。 也正因此,我们常常会忽视它的作用。 而如果一个人日复一日地进行「敌对式」的自我对话,生活很容易就会被击垮。 来访者小E,正是如此。 每次咨询,小E都会强调一件事:“我真是太失败了!” 通常说到失败,我们会联想到一个人不够努力。 但小E不是,她是每件事都竭尽全力。 以工作为例。 上级安排她一个月后要负责某项工作,别的同事可能会提前几天或一周去准备。 而小E则是在任务下达的那一刻,就开始去查资料,请教别人,制定计划。 按理说,准备做得越多,理应当表现越好。 可结果常常是,她最终的成果还比不过临阵磨枪的同事。 也正因如此,小E既苦恼,又自责,她问:“这一切是因为我太没用吗?” 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个人能力问题。 但通过沟通,我发现她在做事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极度充满敌意的自我对话—— “小E呀小E,你这次再搞不好,就没脸见人了!”“不会又要搞砸了吧,我怎么老做不好事!”“我为啥总跟不上别人的进度啊?真没用!” 在这个过程中,小E的节奏被打乱,直到大脑变成了一团浆糊。 这导致,即使原来做了准备功课,但在正式工作后,总是因为各种自责而影响发挥,最终的工作成果,也差强人意。 而每当又搞砸了,她就会更着急,然后下一次以更严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这也导致下一次更容易失败,并形成了恶性循环。 从小E身上,我们很容易发现: 真正导致小E和别人拉开差距的,并不是个人能力,而是这种不良的自我对话习惯。 如果把工作比作跑步,「敌对式」的自我对话,就相当于给小E套上了隐形脚镣,她会跑得更吃力,也跑不过别人。

2.为何总是习惯把自己当敌人?

   从小E的故事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 总是「敌对式」自我对话,容易让人陷入自我攻击,不利于人的成长。 可稍微观察一下身边,你会发现,习惯与自己为敌的人,其实非常多—— 有的人因为白天说错一句话,晚上就会睡不着,会不停地责备自己:“我怎么净说蠢话!” 有的人发现自己的收入比不上别人,就暗暗鄙视自己:“我真没用!看别人都买房买车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有两层:  1、首先,这样做简单、有效。 确实,「敌对式」的自我对话,通常在一开始有很好的「治标」效果,并且操作非常简单。 我们可以把发号施令的头脑比作一个骑马的人,我们的身体就像马匹。 平时做事情如同驭马前进,「敌对式」的自我对话,就相当于用力地抽一鞭子,马就会因为疼痛而加速奔跑。 在刚开始时,抽得越大力,马跑得越快。 人很容易就会从中总结出规律:鞭打越狠,前进越远。 然而,细想就会发现—— 这个规律仅在刚开始时适用,随着要走的路越长,越来越多的因素会影响马的前进。 比如:是否能够好好休息、吃到足够的食物、包括日常对马儿的护理...... 如果没能意识到这一点,人就会不断地重复着「鞭打」的动作,然后马身上积累的伤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走下去。 人也是如此,如果只有鞭策,那就会演变成对自己的精神虐待。

2. 深层原因:内化了外界苛刻的价值标准。 尽管理智上明白上面的道理,但想要改掉「敌对式」的自我对话,并不容易。 当我告诉小E,她的自我对话太苛刻了,导致她做事不如别人。 E虽觉得有道理,可却很难停下来:我就是做得不好呀,被批评不是很正常吗?就算我不这么说自己,别人也会这么认为呀!我问她:这个「别人」,最可能是谁?E想了一下,说是自己的妈妈。 她对自己说的这些话,是小时候妈妈常在她耳边重复的。 妈妈非常焦虑小E的学习,但又不善于沟通,所以会给小E提很多要求,并且会控制不住讲很多让小E倍感压力的话。 与此同时,年幼的小E并没有能力去识别这些标准是否合理,而是不加辨别地听了进去,把这些视作对自己理所应当的要求。 这个过程,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内化」。 E把妈妈焦虑且苛刻的评价体系,变成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些声音与小E日常的表现为敌,不断产生冲突,持续地内耗。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问一下自己:在现实生活里,最可能向你发出敌对对话的人,是谁? 不同人「内化」的源头不尽相同,有的标准是来自于父母或老师,也有的是源于社会的期待。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切后,在下一次对话冒出来时,就可以提醒自己停止它。 当然,光是停下来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建立新的能给自己力量的对话方式。

3. 自我赋能的「朋友式」对话

  一个人如何跟自己对话,意味着他与「自我的关系」是怎样的。 「敌对式」自我对话,本质上是在制造自我的分裂,与自己为敌,加剧内耗。 相比之下,更加有效的「朋友式」自我对话,则是能够让我们与自己,建立更加紧密联系,同时也将激活更加丰富的力量。 具体怎样做呢? 我们可以学习C罗的故事,看他如何通过这种「朋友式」对话,让自己和球队越变越强—— C罗是葡萄牙队的核心,这不仅因为他有着过强的球技,更重要的是他是球队的精神领袖,能够在逆境的时候给队友支持与力量。 曾经一次比赛大捷后,守门员因为自己的失误丢球而自责,C罗安慰他:“谁不会犯错呢?我们赢了,你应该开心起来!” 同样,在另一场比赛里点球时,C罗也鼓励曾经点球射丢的球员来踢,给对方重拾信心的机会:“即使射丢了,也不怪你。” C罗对队友的鼓励非常简洁质朴,但却包含了「朋友式」对话的4个核心要素: 1、理解并接纳已经犯下的错误;2、鼓励为了(小)成果而开心;3、鼓励「再试一次」;4、即使结果不如意,也不必过分责怪。 171  这是让整个球队所有力量凝结在一起的关键。 人的头脑和身体是一个系统,和足球队一样,越多地进行这种对话,可以增加内部的协调,促进身心合一,同时也能激活出更大的力量,支撑人越过低谷,走得更远。 这看起来简单,却是我们很多人欠缺的。 需要注意的是,「朋友式」的自我对话,并不等同于鸡汤式鼓励,去盲目地说“我就是最棒的”。 如果自我对话的内容与现实脱节太大,自己也会觉得很假,反而无法产生真正的效果。 我们不需刻意去美化事实,只需朴实地理解、支持自己。

   因为我们无法通过恨自己变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有力量的,是那些真实、友好、支持性的自我对话。 写在最后 当然,如果敌对式的自我对话一时半会改不过来,也不必着急或自责。 通过这篇文章,我更希望你明白:不要轻视语言的力量。 尽管一句自我否定看似轻如雪花,可长年累月下来,也会给自己身上压上一座雪山。 一句肯定与理解,或许不如一根火柴温暖,但坚持表达出来,也会在心里长出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