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P: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纵向轨迹

发布人:zhangzhaoxia 文章来源:

主要发现

本项研究提示,老年痴呆患者群体中:

活动过多(hyperactivity)及淡漠的持续性与发病率均较高;

抑郁及焦虑具有低至中度的持续性,以及中等发病率;

精神病性症状具有较低的持续性,以及低或中等发病率;

淡漠是唯一在整个老年痴呆病程中基线患病率、持续性及发病率均较

高的症状。

痴呆的行为及精神症状(BPSD)包括情感症状、精神病性症状、非攻击性激越、烦躁、神志恍惚、欣快及睡眠问题等。对于几乎所有老年

痴呆患者而言,其整个病程中均至少存在以上症状中的一种。由于目

前尚无逆转认知及功能损伤的有效手段,针对BPSD的治疗及管理非常

重要,需要对痴呆不同阶段的BPSD模式有所了解。

为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群体探讨BPSD随病程发展的持续性及发病率,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英国剑桥大学的一组研究者对现有文献进

行了回顾,8月4日发表于《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IF 7.060),要点如下:

研究内容

研究者对PubMed、EMBASE、Cinahl及PsycINFO截至2013年3月发表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入选标准包括:针对老年痴呆或认知受损患者,在至少三个时间点评估症状,报告了一种以上BPSD的持续性、发病率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有对照组设置,共59项研究入选,随访期为3个月—14年。研究者分析了11种症状(情感淡漠、抑郁症状、焦虑、易激

惹或攻击性、非进攻性激越、幻觉、妄想、失认、睡眠问题、神志恍

惚及欣快)的基线患病率、持久性及发病率。

痴呆严重度主要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某症状的持续性表现为:基线存在某症状的患者中,在下一次评估或整个随访期仍

存在该症状的患者所占比例。BPSD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性采用Cox比例

风险模型、潜类别线性混合模型、逻辑混合模型分析评估。

主要结果

BPSD症状特征

尽管纳入分析的研究在目的及方法上具有相当大的异质性,但研究仍显示:

▲ 活动过多(hyperactivity)及淡漠的持续性与发病率均较高;

▲ 抑郁及焦虑具有低至中度的持续性,以及中等发病率;

▲ 精神病性症状具有较低的持续性,以及低或中等发病率。

BPSD症状与认知障碍的关联

▲ 对于基线无痴呆的患者,若持续存在抑郁症状,日后整体认知功能、记忆、处理速度、回忆及注意力方面显著下降的风险更高;

▲ 对于基线痴呆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活动过多(包括烦躁、欣快)、激越及躯体攻击与更严重的认知受损相关;在基线痴呆患者中,未发现抑郁症状与认知受损有关,但基线痴呆、抑郁均无的患者中,基线认知受损与此后抑郁症状增加相关。

启示

上述结果提示,在老年痴呆患者中,BPSD普遍存在且较为持久。痴呆纵向病程中,不同症状显示出一定的临床差异:过度活动与情感淡漠的持久性及发病率较高;抑郁及焦虑有低至中度持续性及中等发生率;精神病性症状持久性较低,发生率中等或较低。其中,淡漠是唯一在整个老年痴呆病程中基线患病率、持续性及发病率均较高的症状。

在BPSD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上,研究发现对于基线无痴呆患者,抑郁症状与继发的认知受损存在关联;而对于基线痴呆患者,精神病性症状、过度活动、激越及躯体攻击与更严重的认知受损有关。

研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较低,可能与研究设计、人口特征及评估手段差异有关。例如,研究招募对象为痴呆不太严重的患者、从精神科机构而非从人群或一般机构招募、受试平均年龄更低时,得出的BPSD发病率相对较高。

即便如此,上述结果仍强调,针对痴呆患者应关注情感淡漠、烦躁、激越、欣快这些相对更持久的症状,并在未来开展有针对性的临床试验,以提高管理及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