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如何治疗?

发布人:李娜 文章来源:原创

双相障碍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综合治疗原则

2) 长期治疗原则

3) 心境稳定剂为基础治疗原则

4) 联合用药治疗原则

5) 定期检测血药原则

6) 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原则

目前双相情感治疗的方案,包括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双相障碍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临床上通常将双相障碍治疗分为三个阶段,你在这三个阶段所服用的药物或许是不同的:

急性治疗期(最初的 6~8 周):绝大多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药物治疗是「联合用药」,你可能会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选择多种药物,动态地评估和监测各种药物的使用效果和不良反应,一般在 1~2 周内会将药物调整到你可以接受的合适剂量。

 巩固治疗期(3 个月内):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与急性治疗期大抵相同,该阶段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已消除的症状复发。

 维持治疗期(长期):医生可能会酌情减少你服药的种类和剂量,但大多数双相障碍患者必须长期服药。如果只出现过一次发作,医生或许会建议你服药一年,但仍需根据你的个体情况来定。

药物治疗原则

1、首先使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心境稳定剂为主。

2、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药物联用的方式有两种心境稳定剂联用,心境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心境稳定剂加抗抑郁药。在联合用药时,要了解药物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3、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卡马西平或丙戊酸盐治疗躁狂也应达到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水平。取血时间应在末次服药后12小时(如次日晨),以测定谷血药浓度为标准。

4、一种药物疗效不好,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药物要判断一种心境稳定剂无效,应排除依从性差和血药浓度过低等因素,且用药时间应大于3周。如排除以上因素仍无效,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心境稳定剂。

心境稳定剂

1、常用的心境稳定剂

(1)碳酸锂

(2)丙戊酸盐

(3)卡马西平

2、候选的心境稳定剂

(1)拉莫三嗪

(2)托吡酯

(3)加巴喷丁

(4)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3、心境稳定剂的选择

对双相Ⅰ型急性躁狂或双相Ⅱ型轻躁狂发作,可首选锂盐治疗。如果即往对联锂盐缺乏疗效,则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锂盐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如果不能耐受锂盐治疗,则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对快速循环以作或混合以作,因其对锂盐缺乏理想的反应,则应首先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与候选的心境稳定剂联合用药治疗。对双相抑郁障碍,可首选拉莫三嗪,必要时也可短期合用抗抑郁剂。对难治性病例,可联合应用锂盐和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若仍无效,可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候选的心境稳定剂,或根据情况加用增效果剂。

4、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对具有兴奋、激惹、攻击或精神病性症状的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者,伴有精神症性症状的抑郁以作者也可在治疗早期阶段短期联用心境稳定剂与第一代抗精神症药。

5、增效剂的应用与药物的联合治疗

6、抗抑郁剂在双相障碍中的使用问题

总的来说,由于双相障碍病情复杂、药物个体反应的差异较大,双相障碍的药物治疗往往需要临床精神科医生慎重权衡利弊后进行个体化治疗。

请记住,「遵医嘱服药,不私自停止服药」会大大减少双相障碍的复发率,也会大大降低患者自杀的几率。

(二)、心理咨询

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仅依靠药物来预防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循环发作是不够的,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建议你同时接受心理治疗来控制双相情感障碍,心理治疗主要是一种维持性治疗,而不是一种急性发作治疗。

我院遵循“尊重、保密、助人自助”的原则,采用多种心理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缓解心理痛苦、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障碍,建立自信、热爱生活、发展潜能。

以下这些心理疗法都能够帮助双相障碍患者:

 理解疾病目前或者过去发作的情况;

 鉴于你具有将来发作的脆弱性,讨论你的长期计划;

 帮助你接受并使用一种长期的药物治疗方案;

 识别和制定应对压力的策略;

 改善你在学校和工作场所的正常功能;

 应对双相障碍这种疾病的病耻感;

 改善家庭关系或者婚姻恋爱关系。

(三)、物理治疗:

(1)中医治疗:如果出现双相情感障碍的情况,中医是能起到辅助治疗效果的,主要采用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理疗,能起到安神、镇静的作用。

(2)电休克治疗:该治疗方法具有适应症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对于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行为或明显自罪自责,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的患者可以采用该治疗方法。

(3)目前新型物理治疗方法还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迷走神经刺激、脑深部电刺激、光照治疗等。

综上所述,患者和家属都应该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充分信心,双相情感障碍是可以治好的疾病,但是我们的远期治疗目标是能够有效防止复发,同时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社会功能,减少药物副反应。

因此,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良好的医患沟通,选择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改善社会环境支持系统,建立患者互助小组,患者定期随访,遇到问题及时就诊,家属帮助患者及时识别症状波动等,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